第16章

关灯
荀远微搭在单薄木门上的手忽地停住,稍稍转头,等着他说后面的话。

     “这世上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情,也没有一片坦荡的道路。

    ” 荀远微闻言,却笑了声,说:“我知仙草难求、骊珠难寻,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 说罢回身看了一眼戚照砚,又推开门离开了章宅。

     戚照砚却在原地怔愣住了。

     荀远微说的那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是她《哀江山赋》中的句子,而前一句“仙草难求,骊珠难寻”则是自己《怀萧鼓赋》中的句子。

     她从少时便这样明媚、坚定。

     从章绶宅子上回到自己家的那一晚,戚照砚做了一个梦。

     梦中是绵延千里的阑干瀚海,愁云惨淡,万里凝冰。

     那时他十九岁,还未曾行冠礼,也尚且不是门下省的给事中,却被长治帝任命为出使靺鞨的使节。

     当时是也,大燕国祚初立,靺鞨便想趁中原内乱南进,他奉命出使,纵马持节北上。

     竹节上挂着的旃牛尾和铜铃被风吹得乱晃,在无人之境撞出断断续续的声音。

     在靺鞨的王庭中,他面对远远多于他的靺鞨人,临危不乱,对大燕疆土寸步不让,最终让靺鞨人妥协,靺鞨的可汗在盟书签成的时候,盛赞他“当为中朝第一人”。

     回长安的时候,他路过武州,城墙上站着一个着着银色盔甲的人,看身形似乎不像男子。

     隔着风雪,随他出行的副使和他道:“那是今上胞妹,文穆长公主。

    ” 他轻轻点头,在心中念了一遍“文穆”两个字。

     “文”字,是古来对文治之官的盛赞,“穆”则是武将之最高褒扬。

     那时他也意气风发,也有着一腔热忱。

     回到长安后,便被长治帝破格擢升为门下省给事中,赐朱袍银鱼。

     圣旨降下来的那天,正好是他的及冠礼,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振袖高呼:“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戚照砚醒来时,孤寂的月光正好漏进屋中。

     雪夜月底,旧梦孤恨。

     * 荀远微并未因那日在章绶和戚照砚处碰壁便将此事和稀泥般带过,而是继续查当年的事情。

     她去翰林院调了周冶的传记。

     传记里的大部分记载都和她记忆中的相吻合,只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让她有些好奇。

     根据传记里的内容,周冶于长治三年春,终于国子祭酒的位置上,而原因竟然是,在贡举中帮助考生杨羡之作弊。

     荀远微合上书册,眉头紧蹙。

     虽说贡举一般是由吏部考功司郎中主持,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在题目拟定之后请周冶做以点评。

     周冶这人未出仕前,是名士,故而皇兄才将他封为国子祭酒,主持整个国子监,他平生只有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