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关灯
“是,有几个州的账出了些问题。

    ” 荀远微本欲细问,一抬眼,却发现已经到了自己的府邸跟前,便道:“我知晓了。

    ” 说罢转身进了巷子,把卢峤一人留在了原地。

     起初她只以为是账目上的问题,想着和户部太府寺之后再议论,却没想到冬至大朝会上,这件事先由定州司仓参军呈了上来。

     一时满朝阒寂。

     第9章漏夜迟“戚观文,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太…… 谁人不知定州是博陵崔氏的祖居之地? 当朝中书令和户部尚书皆是出身博陵崔氏,而这定州司仓参军程拱寿则是寒门出身,先帝第一次开科取士的时候考中的,去年被外放到了定州做官,在朝中无所倚仗。

     是以满朝的官员都倒吸了一口冷气,一时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出声。

     年轻的皇帝转头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右侧的荀远微,在得到肯定和鼓励的眼神后,朝跪在阶下的程拱寿扬了扬下巴,道:“程卿直言便是。

    ” 程拱寿因为官阶只是正七品,站在大殿的最末端,他跪在不远处,朝着殿上的天子和长公主叩了两下,声音传过来时,带着些遥远的模糊。

     “臣作为定州的朝集使,十月廿五抵达长安后,便将从定州带来的账本交到了户部,只等待户部复查审核,但前不久太府寺的卢少卿找到了臣,说是定州递交上来的户籍册和记账册与长安户部司留存的并不一致。

    ” 程拱寿说着抬起头来,看着明台上坐着的人。

     他也不确定这位长公主殿下会不会容许他将此事说下去,地方与中央的账册不一致,至少有一方在其中动了手脚,这件事一旦牵引出来,便就关系到博陵崔氏了,新帝刚刚登基,长公主又会不会轻易得罪中书令呢? 程拱寿看不清荀远微的神色,只依稀辨别出来她抬了抬手,道:“继续讲。

    ” 程拱寿这才继续道:“今年定州遭遇了旱灾,农作物几乎损毁了十之七成,按照我朝法令,这种情况,定州今年的租和调应该都免去,但上面勘验的官员来鉴定过后,却称至多十之六成,故而只能免去调,租仍不能免,定州本就没有多少可供寻常百姓耕种的土地,迫于无奈,许多百姓只能将自家过冬的口粮和留给来年耕种的种子都缴纳了上去,但臣到了长安,才知晓,在户部司留存的记录是定州大旱,几乎颗粒无收,故免全州一年租调之税,甚至从太仓署给定州拨了十五万石粮食作为赈济粮,但定州并没有收到这十五万石粮食,甚至往长安纳贡了十八万石的粟,这其中足足有三十三万石的亏空,若非卢少卿指出,臣几乎一无所知。

    ” 他跪在远处,衣衫单薄,却句句掷地有声。

     荀远微眉心紧蹙,看向户部尚书崔悉,冷声道:“三十三万石粮食,是一个中州所有百姓将近一年的口粮,这么大的缺口,你们户部,究竟是怎么管的?还有司农寺、太府寺,是怎么核算的?” 荀远微毕竟有战功加身,手中又掌握兵权,在朝中这般一点,有司的官员悉数出列,跪拜在地,却无人出声。

     程拱寿继续道:“殿下,臣的话还没有说完。

    ” “讲。

    ” “先帝采取休养生息之策,近些年定州的人口已有恢复,但这记账册不核对一番,一核对臣方知晓户部司留存的档案尚且保持着长治元年的状况,即按照定州的男丁人数缴纳的租调,远远多于长安记载的应该缴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