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脚步声,一回头,却没有。

    只有路灯的光和渐渐安静下来的城市。

     但是,刚走了几步,脚步声又响起来了。

    这回程一路没再回头,他心里知道了。

    这脚步声不是别的,而是发自他自己。

    如果说要找出对应的话,那就是赵守春市长的。

    早些年,程一路的父亲刚去世时,有好多次,他一个人走着走着的时候,就听见莫名的脚步声。

    那是他熟悉的,就是父亲的中规中矩的脚步。

    现在,这脚步声细一听,其实也就是赵守春市长的,风风火火的,一直往前。

    而且,他似乎能看见赵守春市长满脸的红光,还有浓密的胡子,和一口地道的西江话…… 算起来,赵守春到南州也快四年了。

    四年前,南州官场发生大地震后,书记任怀航被调到省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市长王士达调到省社科院任副院长。

    齐鸣当时就从省发改委主任的任上调到南州任书记,赵守春从西江市市长平调到南州任市长。

    时光真快啊!一晃四年,而守春同志却…… 这四年内,程一路渐渐地认识了赵守春这个人。

    赵守春一直在基层工作,先是乡镇的农技员,后来干副乡长,再干到乡书记,然后是副县长,再是县长,书记,最后干到西江市副市长,副书记,市长。

    赵守春所走的这条路,其实就是中国官场最复杂也最艰难的一条路,一步不拉,循序渐进。

    不像有些人,直接空降,从省里,或者是部里,一下来就是副厅,至少也是个正处。

    赵守春所走的路,某种程度上跟程一路所走的路差不多。

    只不过,程一路是在部队里完成了从士兵到团长的历程而已。

    正因为有这样一步一步往上走的经历,赵守春有时候就和程一路有一些共同的话题。

    刚来南州时,赵守春经常是红着脸,在常委会上发牢骚。

    发着发着,也就平静了。

    后两年,他几乎很少再发脾气。

    即使偶尔有一两次,也都是为了工作。

    齐鸣对赵守春,隐隐地有一些不太瞧得起。

    赵守春是土八路,而齐鸣是科班出身,官宦子弟。

     在很多原则性的问题上,赵守春更多的时候,是有些独立且霸道的。

    特别是这两年来,政府常务会议,简直就成了赵守春的一言堂。

    有一次,程一路和赵守春谈心,私下里就问赵守春为什么要这样。

    赵守春一笑,说:"我能不这样?现在的政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效率。

    我这种不违背党性原则的做法,就是对效率政府的一种呼唤。

    难哪!可是再难,总得还有人做吧?" 这话倒一点不假。

    程一路就感到,南州政府班子的工作效率,确实高过了市委班子。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政府的威信也比以前好多了。

    这不能不说是与赵守春市长的作用分不开的。

    本来,赵守春刚到南州时,曾经是准备就汤下面,不冷不热地干下去的。

    能当书记更好,不能当,反正自己也五十岁的人了,到人大去当主任,乐得清闲。

    可是后来,几次因为工作和用人上的事,他和齐鸣在常委会上直接顶了起来。

    这一顶,把赵守春的感觉顶出来了。

    就像泓流水,一直是静静的。

    一搅和,水就沸腾起来了。

    水一旦沸腾起来,还有什么力量能轻易阻挡? 南州政坛,由是之,也陷入了两个一把手僵持着的格局。

    程一路成了和事佬,他往往得在齐鸣和赵守春之间,不动声色地抹上一把。

    哪个鼓起来了,哪个刺眼了,就悄悄地按下去一点。

    依齐鸣的个性,程一路清楚,他是不能容得了赵守春这样的。

    可是,齐鸣有齐鸣的打算。

    南州并非久留之地,齐鸣的目标是省里,是副省长,甚至是副书记,甚至是……这一点上,齐鸣显然比他的前任任怀航要聪明些。

    特别是换届即将开始,他何必要惹出班子不团结、一把手之间闹别扭的传闻呢? 但是现在,一切烟消云散了。

    一切重归宁静,唯有逝者永恒! 回到家,打开灯,一股清冷马上袭上来。

    程一路坐到沙发上,整个房间显得了无生气。

    也难怪,张晓玉走了,简韵也走了。

    这偌大的房子,有人在里面的时间,远远少于空置的时间。

    有时外出开会,一连四五天,甚至十几天,屋里也没有人来。

    等回来一打开门,迎面而来的不是家的温馨,而是一缕缕发霉的气味。

    以前,荷花还隔三差五地来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