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病,不如叫你的丫头每日里熬些川贝雪梨,横竖各房里都有小炉子,整日整日的烧炭,便坐在上头,要吃时盛一碗,也有个滋补的意思,也免得吃药伤身,岂不是惠而不费?”黛玉笑道:“你的好意,我自心领了,只是何必白白麻烦她们。

    ”她心下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川贝、雪梨又不是非吃不可,何必兴起事来,徒招人嚼舌根子。

     贾环道:“咱们不用她们,她们也不过是整日里淘气,还不如给她们找个事做呢。

    也不白养着她们吃饭。

    ”黛玉仍是摇头。

    贾环无奈,见她主意已定,心知她的难处住在亲戚家总是不如在自己家一般自在,遂也不再劝了。

     宝玉又咕咕唧唧和贾母说话,贾环听了一半句,似乎是在说秦钟的事。

    他毫无兴趣,只是盯着地上发呆,心里默默地计算着时间,只等差不多了就走。

    忽听得贾母叫他,慢了半拍,忙上前应道:“孙儿在这儿。

    ”贾母打量了他一眼,方笑道:“听说你们老子叫你们往家学里上学去,是也不是?”贾环答道:“是。

    老爷说学业须臾耽搁不得,怕荒废了学业,叫宝玉哥哥和孙儿去学里跟着太爷念书去。

    ”贾母道:“既是这样儿,就和你哥哥好生伴着去,在学里听太爷的话,不要和那些不长进的多来往,兄弟两个也别拌嘴。

    ”贾环和宝玉都躬身应了。

     一时贾母乏了,兄弟两个从贾母院中告辞出来,宝玉便和他商量道:“听说大老爷病了,不能起身,老太太免了他定省,咱们也该亲身去问问去。

    ”贾环点头道:“理该如此。

    哥哥不说,我今日也要去寻哥哥的。

    只是算着兰儿也该去一趟,不如会了他一块儿过去才好。

    ”宝玉没有异议。

    两人遂一同去寻贾兰。

     却说贾兰年纪虽幼,其母教管却严,日日必要临书习字。

    李纨出身清贵之家,虽说其父李祭酒只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规条来教导女儿,每每只拿些《女戒》、《列女传》等书与她看,到底存了些文字在腹内。

    因丈夫早亡,自家青春守寡,虽寄身在贾家这等富贵门庭,日子却过得如朽木死灰一般,她把对未来的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独子贾兰的身上。

    贾兰秉承母亲教训,日日勤学不辍,连出外玩耍的时间亦没有。

    贾环素知他的境况,因此料定他必是在家中无疑。

     李纨青春丧偶,只带着儿子依附着婆母王夫人而居,兄弟两个过王夫人屋后,隔着窗户就见李纨歪在炕上做针线,贾兰自在书案前抄书。

     李纨的丫头素月跑出来打帘子,口里叫一声儿“宝玉和环哥儿来了”。

    李纨在内听见了,忙放下针线笑道:“你们两个怎么过来了,可是来找兰儿的?”又招呼二人过去坐。

     宝玉一壁低头进去,一壁笑道:“大嫂子在家呢,兰儿做什么呢。

    ”贾环也问了李纨好。

    贾兰从椅子上起来,过来行礼问好。

     李纨招呼他们兄弟上炕坐,宝玉笑道:“好叫大嫂子知道,我们要去大老爷那里请安,来寻兰儿一块儿去的。

    ”李纨忙道:“这是正经事,你们去罢。

    ”于是忙给贾兰打理了出门的衣裳,嘱咐他早去早回,不要在外淘气。

    贾兰原是孩童心性,早写得不耐烦,不意还有这一桩事,因怕李纨反悔,忙点头应下。

     一时叔侄三人来至贾赦房中看视,贾赦不过是偶感风寒,正于房内喝药。

    一个年不过十六七岁的姬妾服侍在侧。

    见他们来了,作势要走避开去,被贾赦止住了。

    三人问了安,宝玉转达了贾母的问候之意。

    贾赦头上扎着巾子,作出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向后倚在枕上,向他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