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正文大结局(上)……

关灯
声地站在那,便问了一句:“你的事都忙完了?可要回永福街了?” 霍珏望了眼即将暗下来的天色,道:“回去罢,再不走怕天要黑了。

    ” 姜黎阖起手上的账册,被刺骨的寒风刮得肩膀一缩,道:“娘和如娘婶已经回了永福街,我们一回府就能喝上热腾腾的汤羹。

    ” 这样滴水成冰的寒夜里,一碗热汤大抵就是烟火人间里的小温暖。

     当然,若是同你一块儿喝汤的人是你喜欢的人,那就最好不过了。

     上了马车,姜黎便忍不住道:“今儿我听到好多人夸你,我,姜大掌柜,与有荣焉尔。

    ” 霍珏眸子里漫出几缕笑意,配合着问:“都夸我什么了?” “夸你那《奏白灾后合行六事》颇有成效,听说朱大人把《合行六事》往北境那些城池送去了,让那边的官府按照上头说的处理流民和城邦治安。

    ” 《奏白灾后合行六事》实则才施行了不到十日,但效果甚著。

     朱毓成索性将《奏白灾合行六事》送往所有被这场春雪波及到的地方,不仅仅只有北境那几座城。

     姜黎掰着手指复述着今日听到的赞美之词,絮絮叨叨说完后,又想起了百姓们私底下讨论的九佛塔箴言,忍不住蹙眉道: “我听人说,那则箴言里头提到了肃州还有定国公。

    还有人说,去岁和今岁之所以会灾祸连连,是因为天子失德。

    眼下这流言几乎无人不知,你说,定国公府会不会有麻烦呀?” 没有哪个皇帝会允许自己的百姓这样来揣度自己失德的,况且那箴言里的意思,似乎说是定国公才是天命所归。

     若当真如此,谁知晓皇帝日后会不会对定国公府下手呢? 那,那阿姐怎么办? 霍珏抬手抚平姜黎皱着的眉心,道:“定国公府不会有事,阿姐也不会有事。

    你信我。

    ” 郎君说罢这话,默了默,又对姜黎道:“阿黎,从前害了卫家与霍家的人,除了凌叡,还有一人。

    那便是当今皇上,周元庚。

    ” - 成泰七年,二月十四日。

     寒风凛冽,大雪压松,金銮殿檐下挂起了长长的冰棱。

     殿内,朝廷众官位列两排,正面色凝重地说着这几日从北边各城递过来的奏折。

     短短数日,大雪成灾。

     请求朝廷派人赈灾的奏折跟雪花一般,一片一片在龙案上摞得老高。

     好在因着施行了霍珏的《奏白灾合行六事》,眼下灾情尚且可控。

     最令人担心的是北狄军的异动。

     北狄地处大周之西北,与大周好些城池接壤。

     此次的雪灾,北狄遭受的灾情更甚与大周北境各城。

    大片大片的草原冻成了冰原,牲畜经受不住严寒,大面积死去。

     不少北狄百姓已经饿得自发跑去边境烧杀抢掠。

     如今北狄太子与二皇子忙着争斗,暂时无暇顾及灾情。

     可等到民声载道之时,二人便是没分出个高下,也会暂时联手度过这次天灾。

     对北狄人来说,度过天灾的方法便是抢。

     抢粮,抢牲畜,抢地。

     今儿朝堂上讨论的便是如何应对灾情与即将来临的战火。

     成泰帝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望着立于下首的薛晋,方才不少人提出要让定国公速速回去肃州。

     有定国公在,多多少少能震慑到北狄军。

     可这些建议都被成泰帝驳回了。

     春雪成灾已经应验,那龙抬头于西北呢?是不是很快也要应验了?位于西北之境的潜龙,除了薛晋,还能是谁? 既如此,他怎可放虎归山? 这一日的早朝从卯时一直开到巳时方才结束。

     散朝时,霍珏刚拾步下了玉阶,便见小福子匆匆踱步而来,在他耳边小声道:“长公主辰时进宫见了大皇子一面,之后便去了南直门。

    ” 霍珏神色一凛。

     与同样得到消息的薛无问对望一眼后,二人齐齐动了。

     一人大步前往南直门,一人快步走向朱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