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歪招
关灯
小
中
大
镜的光亮到处观察。
这个轿厅除了廊檐与一般轿厅不一样外,其他都还正常。
也是两边板窗,可关闭可通风。
沿壁两道通长的坐板,这是给来客轿夫歇息的。
但是没有后墙后门,直接就是一个完全敞开的通道,这比一般的轿厅简陋了些。
不过既然轿厅前面没设宽大的廊檐,那么后面不用后墙后门倒也算是合适的。
但有些合适的情况如果综合在一起看的话,那就可能变成不合适的点。
所以齐君元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两边的坐板和后墙上。
“轿厅设有坐板,而且有可开启关闭的板窗,那为何不设后门?坐在里面休息的轿夫、车夫在寒冷天气是会始终被过堂风吹着的。
再有门口没有设廊檐停车轿,而是停在其他专门的地方,可见主人很注重进口处的齐整,那为何又会设有坐板给轿夫、车夫休息,其他地方停得下车轿却偏偏坐不下,偏偏还要回到这里来坐下休息?不对,这两排坐板不是为了休息,而是要掩饰什么设置。
”齐君元又在自言自语。
“那坐板合不合适似乎与这两根大梁木不搭界呀。
”范啸天嘟囔一句。
平常对谁都憨厚有礼的他今夜情绪显得反常,说明他心中真的压力很大。
都是离恨谷的刺客,对兜爪坎扣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大家都看出齐君元的思路是正确的。
但范啸天所说也是实际问题,现在关键的还是怎么解决头顶上吊着的两根尖锐巨木,看出坐板是不合适的点位似乎和这个没有太大关系。
“大梁木有个下落的设置,这是在闯兜者已经进入到轿厅中才会出现的状态。
而梁木虽然粗大,直落下来覆盖到的杀伤范围却不大,只是占了轿厅中间的一块位置,闯兜者应变下还是有很宽裕的地方可以躲让。
所以这个下落设置应该是和其他爪子配合作用的。
” “你是说和那坐板掩盖的设置会同时动作?”这次唐三娘抢在范啸天前面提出疑问。
“试一试就知道了,你们都注意了,随时防备大梁木撞过来。
” 谁都没想到齐君元会这么莽撞,自己就在别人所设杀兜的攻击范围内,竟然还要试一试没有完全摸清楚的兜形布置。
这可是用性命在试,稍有不慎就攸关生死。
“等等……”“再看看吧……”大家都出言制止,但是来不及了,齐君元已经将手中拿着的抵杆扔了出去。
惊铃响 抵杆横着飞出,看样子什么都没碰着。
但是没等到它落地,顶上的大梁木便直直地砸落下来。
大梁木上绳索的长度控制得刚好,落下的大梁木并没有完全砸在地面上,离地还有两寸的样子。
因为这样设置既不会损坏石铺地面和巨木,也没人能利用这两寸的高度躲过砸击。
几乎是与砸下的梁木同时,两边坐板发出很响的一声“咣当”,坐板整个翻转起来,变成竖立状。
竖立的坐板反面朝里,而这反面是无法坐的,因为上面有三排八寸长的圆钉杆。
两边竖起的钉板大力地对合过去,这么多圆钉杆带起的尖利风和坐板掀动的大股风让人不由得心寒、气塞。
但是轿厅中除了风声外并没有其他声音,对合的钉板并没有撞在一起,两边圆钉杆交叉时便停止了。
因为这状态已经足够,所有在这范围内的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被钉在板上。
“坎子家的‘天落雷槌’和‘钉壁对山靠’,不过这里已经改良过了,将原来的对合钉壁改成了坐板。
”未等对合顶板的震颤结束,齐君元就已经给出结论。
“天落雷槌”和“钉壁对山靠”应该算是坎子家比较常用的坎面,虽然结构和动作形式常常会进行一些改动,但百变不离其宗。
就拿“下凡厅”中钉壁改为钉板的做法来说,采用钉壁虽然隐蔽性更强、杀伤范围更大,但是需要很多大型的动力弦簧和机构。
这里改成钉板可能是不想把整个轿厅结构变得太过臃肿,失去简朴雅致的风格。
清代初期江南匠家高手鲁心禾所著《遁甲奇设》中有关于“天落雷槌”和“钉壁对山靠”布设的详解,并举有很多布设典故。
众多典故中都是双坎同布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靠杀伤。
但其中也提到两个躲过这两坎同时动作的故事,一个是南宋时群侠大破太湖三仙岛、擒拿镇吴侯,有一个灵猿门高手进到双坎之中,在“天落雷槌”动作后的一刹那,用“一线登峰”的招数顺着吊住梁木的绳子爬到屋脊斜角中,躲过钉壁对合。
还有一个是明代官府重金聘江湖道扫荡燕西匪寇,一个叫三丈陀的高手误入双坎同布的山门,他在躲过“天落雷槌”后所携带的武器精钢捣槌刚好撑住两边钉壁而逃过一劫。
当然,也有许多懂得坎理、兜相的高手从机栝弦簧上直接破解两坎合布的,那都不在此记录之中。
齐君元扔出的抵杆看似没碰到东西,其实正好触碰到拉在轿厅中的十字启栝丝线,让坎面整个动作了。
而弦簧动作之后蓄力释放,两坎就再不能起到作用。
所以这个碰巧的方法不是破解也不是躲过,准确些说是替代,让抵杆替代他们闯坎受杀,然后自己便可以从再也无法作用的坎面间走过。
虽然兜子已经散了底垫,但整个轿厅里看着还是很让人惊心的。
动作后的设置几乎将轿厅中的过道堵满,从中间狭小的空隙中穿过仍是让人感觉心中发慌发虚,生怕这些杀人的器具再有一个什么变化那就无处可逃了。
所以这一次依旧是齐君元走在第一个,而且直到他已经走过轿厅一半多了,后面的人都没有开始挪动步子。
“等等!好像有什么味道。
”后面的唐三娘突然发出一声喝止。
“什么味道?”“我怎么没有闻到?” 范啸天和汤吉的确都没有闻到。
哑巴猛提了几下鼻翼然后也摇摇头,他毕竟不是穷唐。
但这可能正是他们和药隐轩门人的差异,药隐轩最为基础的功法就是从辨别味道开始的,否则连味道都闻不出还怎么辨别毒料。
“你们都先不要动,我过去看看,味道是从那一头顺风飘来的。
”唐三娘说完之后也往轿厅里走去,并且很快走到了齐君元的前面,过了双坎的布设范围,就快走出轿厅了。
但就在唐三娘将要往轿厅外踏出一步的瞬间,轿厅的地面下发出了沉闷的响声,就像有一个巨大的石球在滚动,并且重重地撞在了什么东西上。
随着这声闷响,整个轿厅重重地顿了下,然后轿厅通道就像断成两截一样,后面没有坎面布设的一段轿厅猛然朝下倾斜下去。
几乎与此同时,唐三娘发出一声惊呼,然后身影一下子不见了。
齐君元立刻纵身从坎面的空隙中蹿出,朝唐三娘身影消失的位置追扑了过去,于是他的身影也消失了。
当范啸天他们三个醒过神来时,闷响结束了,唐三娘的惊呼也听不见了。
但是轿厅的几个檐角上都挂落下来一个铜铃,不停地摇摆着,发出清脆的铃音。
而且这些铜铃应该通过什么设置与其他地方的铜铃相连,因为不远处、远处、更远处都有铃声依次响起,一路延伸而去。
很快,报警的铜铃声响遍了整个秦淮雅筑。
江水映冷月,春寒仍料峭。
风中蕴满了潮湿的水汽,扑在人们的脸上,裹在了人们的身上。
而湍急江水的流淌声,则把湿冷直接钻进人们的心里。
谁能想到这样的春夜里会有几个杀人的人闯过一道道杀人的兜子去杀人,谁又能想到这样的春夜里会有几个喝酒的人喝着别人的酒在商量最终该喝谁的酒。
江中洲虽然是一江三湖十八山的总舵,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聚义厅,因为每年的几次大潮会将岛上所有建筑都扫平。
所以岛上用茅草、芦苇搭起的房子都是临时设施,他们真正意义的家、真正意义的总舵是在船上。
与大江相通的曲折水道中,停着大大小小的船只。
但这些船只都很简陋破旧,一看就是穷人家用以糊口活命的工具。
即便是最大的一艘双桅翘头宽尾大棚船,那帆叶也是缝缝补补了多少块,仍是不能将所有口子都补满了。
此时已经过了三更天,整个江中洲都沉浸在黑暗之中。
即便冷月当空,也无法把那些破旧船只从枯苇的阴影中拔出来。
整个江中洲上唯一还有灯火透出的地方可能就是这艘双桅大棚船的棚窗了。
而且棚窗中不仅有灯光透出,还有酒香溢出。
很浓郁的酒香,就算是不贪杯的人闻到这酒香也能辨出这是少有的好酒,是不该在江中洲这种地方出现的好酒。
的确是好酒,而且不止一种。
只需从装酒的坛子就能看出,船舱里至少有两种美酒,而且一种是来自江北,一种是来自江南。
船舱里有四个人在品味这美酒,虽然酒美,但四个人都没喝多。
可能正是因为酒美,难得喝到,所以才会一改平时大碗豪饮的习惯,撅着嘴一点点地慢嘬。
而原木面木桌上的菜肴基本都没动,这些用粗劣手法制作的小鱼小虾和干瘦牛肉是无法与这甘醇美酒相配的,所以还不如干喝酒不吃菜,以免乱了自己嘴巴里的味觉。
原木木桌的四周只有一张造型简陋的圈椅,椅子上坐着的是一江三湖十八山现在的总瓢把子“天网云罗”童正刚。
还有三面都是大板凳,凳子上分别坐着没江湖名号的郑尚和“劈江挑山”厉隆开,还有一个则是一江三湖十八山的军师秦时秋。
秦时秋外号叫“绕山妖风”,在江湖上知道这名号的人并不多。
虽然早在梁铁桥做总瓢把子时他就已经是军师了,但是他为人很低调随和,极少在江湖上露面。
一江三湖十八山好多扬名立万的大事他都只是幕后出主意,并没有亲自主持或参与。
而且梁铁桥做总瓢把子时,他连主意都很少出。
因为梁铁桥是个执拗且多疑的人,别人的意见他是很少采纳的,说多了反而可能引起误会。
“酒都喝到这个份上了,童老大,你心里该挑定了吧。
”说话的是郑尚。
他是四个人当中酒喝得最少的一个,也是最急于离开这里的一个。
因为他修习的技艺中有呼魂唤鬼的诡异伎俩,所以不能多饮酒,以免坏了自己的修为。
另外,呼魂唤鬼的技法需要每天修习才会越来越娴熟,操控
这个轿厅除了廊檐与一般轿厅不一样外,其他都还正常。
也是两边板窗,可关闭可通风。
沿壁两道通长的坐板,这是给来客轿夫歇息的。
但是没有后墙后门,直接就是一个完全敞开的通道,这比一般的轿厅简陋了些。
不过既然轿厅前面没设宽大的廊檐,那么后面不用后墙后门倒也算是合适的。
但有些合适的情况如果综合在一起看的话,那就可能变成不合适的点。
所以齐君元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两边的坐板和后墙上。
“轿厅设有坐板,而且有可开启关闭的板窗,那为何不设后门?坐在里面休息的轿夫、车夫在寒冷天气是会始终被过堂风吹着的。
再有门口没有设廊檐停车轿,而是停在其他专门的地方,可见主人很注重进口处的齐整,那为何又会设有坐板给轿夫、车夫休息,其他地方停得下车轿却偏偏坐不下,偏偏还要回到这里来坐下休息?不对,这两排坐板不是为了休息,而是要掩饰什么设置。
”齐君元又在自言自语。
“那坐板合不合适似乎与这两根大梁木不搭界呀。
”范啸天嘟囔一句。
平常对谁都憨厚有礼的他今夜情绪显得反常,说明他心中真的压力很大。
都是离恨谷的刺客,对兜爪坎扣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大家都看出齐君元的思路是正确的。
但范啸天所说也是实际问题,现在关键的还是怎么解决头顶上吊着的两根尖锐巨木,看出坐板是不合适的点位似乎和这个没有太大关系。
“大梁木有个下落的设置,这是在闯兜者已经进入到轿厅中才会出现的状态。
而梁木虽然粗大,直落下来覆盖到的杀伤范围却不大,只是占了轿厅中间的一块位置,闯兜者应变下还是有很宽裕的地方可以躲让。
所以这个下落设置应该是和其他爪子配合作用的。
” “你是说和那坐板掩盖的设置会同时动作?”这次唐三娘抢在范啸天前面提出疑问。
“试一试就知道了,你们都注意了,随时防备大梁木撞过来。
” 谁都没想到齐君元会这么莽撞,自己就在别人所设杀兜的攻击范围内,竟然还要试一试没有完全摸清楚的兜形布置。
这可是用性命在试,稍有不慎就攸关生死。
“等等……”“再看看吧……”大家都出言制止,但是来不及了,齐君元已经将手中拿着的抵杆扔了出去。
惊铃响 抵杆横着飞出,看样子什么都没碰着。
但是没等到它落地,顶上的大梁木便直直地砸落下来。
大梁木上绳索的长度控制得刚好,落下的大梁木并没有完全砸在地面上,离地还有两寸的样子。
因为这样设置既不会损坏石铺地面和巨木,也没人能利用这两寸的高度躲过砸击。
几乎是与砸下的梁木同时,两边坐板发出很响的一声“咣当”,坐板整个翻转起来,变成竖立状。
竖立的坐板反面朝里,而这反面是无法坐的,因为上面有三排八寸长的圆钉杆。
两边竖起的钉板大力地对合过去,这么多圆钉杆带起的尖利风和坐板掀动的大股风让人不由得心寒、气塞。
但是轿厅中除了风声外并没有其他声音,对合的钉板并没有撞在一起,两边圆钉杆交叉时便停止了。
因为这状态已经足够,所有在这范围内的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被钉在板上。
“坎子家的‘天落雷槌’和‘钉壁对山靠’,不过这里已经改良过了,将原来的对合钉壁改成了坐板。
”未等对合顶板的震颤结束,齐君元就已经给出结论。
“天落雷槌”和“钉壁对山靠”应该算是坎子家比较常用的坎面,虽然结构和动作形式常常会进行一些改动,但百变不离其宗。
就拿“下凡厅”中钉壁改为钉板的做法来说,采用钉壁虽然隐蔽性更强、杀伤范围更大,但是需要很多大型的动力弦簧和机构。
这里改成钉板可能是不想把整个轿厅结构变得太过臃肿,失去简朴雅致的风格。
清代初期江南匠家高手鲁心禾所著《遁甲奇设》中有关于“天落雷槌”和“钉壁对山靠”布设的详解,并举有很多布设典故。
众多典故中都是双坎同布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靠杀伤。
但其中也提到两个躲过这两坎同时动作的故事,一个是南宋时群侠大破太湖三仙岛、擒拿镇吴侯,有一个灵猿门高手进到双坎之中,在“天落雷槌”动作后的一刹那,用“一线登峰”的招数顺着吊住梁木的绳子爬到屋脊斜角中,躲过钉壁对合。
还有一个是明代官府重金聘江湖道扫荡燕西匪寇,一个叫三丈陀的高手误入双坎同布的山门,他在躲过“天落雷槌”后所携带的武器精钢捣槌刚好撑住两边钉壁而逃过一劫。
当然,也有许多懂得坎理、兜相的高手从机栝弦簧上直接破解两坎合布的,那都不在此记录之中。
齐君元扔出的抵杆看似没碰到东西,其实正好触碰到拉在轿厅中的十字启栝丝线,让坎面整个动作了。
而弦簧动作之后蓄力释放,两坎就再不能起到作用。
所以这个碰巧的方法不是破解也不是躲过,准确些说是替代,让抵杆替代他们闯坎受杀,然后自己便可以从再也无法作用的坎面间走过。
虽然兜子已经散了底垫,但整个轿厅里看着还是很让人惊心的。
动作后的设置几乎将轿厅中的过道堵满,从中间狭小的空隙中穿过仍是让人感觉心中发慌发虚,生怕这些杀人的器具再有一个什么变化那就无处可逃了。
所以这一次依旧是齐君元走在第一个,而且直到他已经走过轿厅一半多了,后面的人都没有开始挪动步子。
“等等!好像有什么味道。
”后面的唐三娘突然发出一声喝止。
“什么味道?”“我怎么没有闻到?” 范啸天和汤吉的确都没有闻到。
哑巴猛提了几下鼻翼然后也摇摇头,他毕竟不是穷唐。
但这可能正是他们和药隐轩门人的差异,药隐轩最为基础的功法就是从辨别味道开始的,否则连味道都闻不出还怎么辨别毒料。
“你们都先不要动,我过去看看,味道是从那一头顺风飘来的。
”唐三娘说完之后也往轿厅里走去,并且很快走到了齐君元的前面,过了双坎的布设范围,就快走出轿厅了。
但就在唐三娘将要往轿厅外踏出一步的瞬间,轿厅的地面下发出了沉闷的响声,就像有一个巨大的石球在滚动,并且重重地撞在了什么东西上。
随着这声闷响,整个轿厅重重地顿了下,然后轿厅通道就像断成两截一样,后面没有坎面布设的一段轿厅猛然朝下倾斜下去。
几乎与此同时,唐三娘发出一声惊呼,然后身影一下子不见了。
齐君元立刻纵身从坎面的空隙中蹿出,朝唐三娘身影消失的位置追扑了过去,于是他的身影也消失了。
当范啸天他们三个醒过神来时,闷响结束了,唐三娘的惊呼也听不见了。
但是轿厅的几个檐角上都挂落下来一个铜铃,不停地摇摆着,发出清脆的铃音。
而且这些铜铃应该通过什么设置与其他地方的铜铃相连,因为不远处、远处、更远处都有铃声依次响起,一路延伸而去。
很快,报警的铜铃声响遍了整个秦淮雅筑。
江水映冷月,春寒仍料峭。
风中蕴满了潮湿的水汽,扑在人们的脸上,裹在了人们的身上。
而湍急江水的流淌声,则把湿冷直接钻进人们的心里。
谁能想到这样的春夜里会有几个杀人的人闯过一道道杀人的兜子去杀人,谁又能想到这样的春夜里会有几个喝酒的人喝着别人的酒在商量最终该喝谁的酒。
江中洲虽然是一江三湖十八山的总舵,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聚义厅,因为每年的几次大潮会将岛上所有建筑都扫平。
所以岛上用茅草、芦苇搭起的房子都是临时设施,他们真正意义的家、真正意义的总舵是在船上。
与大江相通的曲折水道中,停着大大小小的船只。
但这些船只都很简陋破旧,一看就是穷人家用以糊口活命的工具。
即便是最大的一艘双桅翘头宽尾大棚船,那帆叶也是缝缝补补了多少块,仍是不能将所有口子都补满了。
此时已经过了三更天,整个江中洲都沉浸在黑暗之中。
即便冷月当空,也无法把那些破旧船只从枯苇的阴影中拔出来。
整个江中洲上唯一还有灯火透出的地方可能就是这艘双桅大棚船的棚窗了。
而且棚窗中不仅有灯光透出,还有酒香溢出。
很浓郁的酒香,就算是不贪杯的人闻到这酒香也能辨出这是少有的好酒,是不该在江中洲这种地方出现的好酒。
的确是好酒,而且不止一种。
只需从装酒的坛子就能看出,船舱里至少有两种美酒,而且一种是来自江北,一种是来自江南。
船舱里有四个人在品味这美酒,虽然酒美,但四个人都没喝多。
可能正是因为酒美,难得喝到,所以才会一改平时大碗豪饮的习惯,撅着嘴一点点地慢嘬。
而原木面木桌上的菜肴基本都没动,这些用粗劣手法制作的小鱼小虾和干瘦牛肉是无法与这甘醇美酒相配的,所以还不如干喝酒不吃菜,以免乱了自己嘴巴里的味觉。
原木木桌的四周只有一张造型简陋的圈椅,椅子上坐着的是一江三湖十八山现在的总瓢把子“天网云罗”童正刚。
还有三面都是大板凳,凳子上分别坐着没江湖名号的郑尚和“劈江挑山”厉隆开,还有一个则是一江三湖十八山的军师秦时秋。
秦时秋外号叫“绕山妖风”,在江湖上知道这名号的人并不多。
虽然早在梁铁桥做总瓢把子时他就已经是军师了,但是他为人很低调随和,极少在江湖上露面。
一江三湖十八山好多扬名立万的大事他都只是幕后出主意,并没有亲自主持或参与。
而且梁铁桥做总瓢把子时,他连主意都很少出。
因为梁铁桥是个执拗且多疑的人,别人的意见他是很少采纳的,说多了反而可能引起误会。
“酒都喝到这个份上了,童老大,你心里该挑定了吧。
”说话的是郑尚。
他是四个人当中酒喝得最少的一个,也是最急于离开这里的一个。
因为他修习的技艺中有呼魂唤鬼的诡异伎俩,所以不能多饮酒,以免坏了自己的修为。
另外,呼魂唤鬼的技法需要每天修习才会越来越娴熟,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