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关灯
这么些年。

    回想起这从藩王进京开始一系列的事,心里仿佛坠了铅块,皇上怕是早就有所成算啊…… 作者有话要说:朱载垕就是隆庆帝的名字,因为他是明朝少数还算靠谱的皇帝,所以不想把他蝴蝶掉…… 另外那个大鸡小鸡,也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不过严嵩非但没有责怪高拱,反而跟着一起笑,还夸高拱幽默。

     严嵩这个人,怎么说呢……他肯定是奸臣无误,但是他的坏其实很大一部分跟嘉靖、还有他儿子严世蕃脱不了干系。

     要是明朝历史上有没有比严嵩还坏的,肯定有,而且还不少。

    那么为何严嵩这么有名。

     其实这个就是明朝小说发展的体现,小说想需要反派,当时严嵩有名,就写严嵩,之后老百姓口口相传。

    据不完全统计,严嵩还还在世的时候,以他为反派的小说戏曲就有几十部,堪称同人写手的宝藏,大明第一素材库…… 第82章倒台 事实证明,张璁担心的不无道理,在皇储确立,几位藩王世子不情不愿的离京后,嘉靖开始发作了。

     这天下朝,张璁作为内阁首辅独自去找皇帝汇报工作,说的唇干舌燥,可龙椅上的嘉靖却一改往常,没怎么回应。

    张璁当时就觉得不太对劲了,果不其然,嘉靖突然开口道:“朕依稀记得,张大人是朕刚登基那年中的进士?” “回皇上的话,的确是这样没错,臣是第一届天子门生,荣幸的很。

    ”张璁回答的恭恭敬敬。

     嘉靖轻笑:“当年大礼议,面对百官你一小小的新科进士第一个站在前面为朕开口,着实是帮了朕大忙。

    但是朕后来没保住你,让你被杨廷和赶到南京去了,属实有愧啊。

    ” “为天子分忧,本就是臣该行之事,哪怕粉身碎骨都在所不辞,更何况之后皇上将臣调回京城,如此信重,臣万死不辞。

    ”张璁面露感激之色,接着仿佛有些不好意思道:“况且那时臣也不是完全不害怕,只不过路遇一道士,给臣卜了一挂,臣方才有勇气。

    那小道士、小道士……” 张璁突然不说话了,身体仿佛被定格一般。

     嘉靖瞧了他一眼,问道:“阁老这是怎么了?” “……无、无事。

    ”张璁擦了擦他额头上的汗,他突然回忆起当天,隐约中小道士的脸和国子监祭酒李乘风李大人重合。

    再回想李乘风身上的种种谜团,为何之前从未听说过此人,毫无根基就能去东南当统帅……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出现偏差,毕竟已经过了十年。

    可假如两者真是一个人,难道皇上刚登基就开始布局,皇上还有多少暗桩,自己是不是一举一动都在皇上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