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夫。

    ” 陶勉点点头,似在深思,突然转身面对众衙役,声音清润中透着一丝压迫:“李班头已查明此线索,这案子非草率能了,各位可还有异议?” 一阵沉默中,几名衙役相互对视,脚步不自觉地往后缩了缩,脸上写满犹豫。

    似乎有人想开口,却在陶勉的目光下咽了下去。

     陶勉将手中折扇微微一敲案几,虽动作轻缓,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扫视一圈,声音低沉却坚定:“诸位,命案连发,凤州百姓人心惶惶。

    此案若不破,你们觉得,谁该担责?” 衙役们噤若寒蝉,一个个垂下头,不敢再多言。

     陶勉敛了笑意,手中折扇再度落下,声音更沉一分:“记住,衙门无能,百姓买单。

    今天之后,我不想再听到草草结案这种话。

    ” 这话落地,厅内的空气几乎冻结。

    衙役们瞬间噤若寒蝉,一个个低头拱手,连连应诺:“是,大人。

    ” 李长曳缓缓疏了一口气,握着佩剑的手微微放松,却仍旧保持几分警觉。

    她微微颔首,与其他人一道,对陶勉行了一礼。

     陶勉的目光淡然扫过众人,停留在李长曳身上片刻,眸中似有一丝探究,却并未开口。

     等到一切都商议完,李长曳走出县衙时,天色已然暗沉。

     街边,偶有行人低着头匆匆而过,影子在昏暗的灯光下被拉得细长。

     她拐过街角,步履未停。

    就在这时,晚风中忽然传来一丝若有似无的冷意。

     突然,李长曳感觉到背后有目光灼灼。

     她猛地回头,正对上一双深沉如井的眼睛。

     一抹黑影立在远处的角落,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

    他没有躲闪,甚至微微勾起唇角,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那人衣袖微微一荡,露出一道淡淡的暗纹,一片隐约闪烁的金线,勾勒出一个月桂枝纹饰。

    竟与她袖口的如出一辙! 李长曳心头微震,正要细看,那抹黑影却像是融入了风中,转瞬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抿唇收回目光,脚步却比刚才更快了些。

     第2章 寒衣疑案(二)粥铺暖意烟火重,法寺…… 秋天的夜晚黑得早,大伙儿早已回家歇息,正街上只剩赵家布行和粮店还亮着灯,影影绰绰有几个人影晃动。

    县衙后方的小巷更是安静,只有几家粥铺和包子铺冒着腾腾热气,让人觉得还有几分人间烟火气。

     阿月缩着脖子站在粥铺旁,鼻尖被冷风吹得微红,深深吸了一口带着米香和肉味的热气,脸上顿时泛起一丝满足的笑意。

    她当捕快还不到一年,那点不多的月钱,全都贡献给了凤州的各大吃食摊。

     此时,隔壁包子铺的灯笼在风中摇曳,红色的光影时隐时现,隐约传来两名衙役的对话声。

     “你知道吗?我听说这李班头小时候是捡来的。

    ” “捡来的?胡扯吧,捡来的能有这身本事?” “你不信?我听师爷提过,说她爹娘早就没了。

    小时候一直在山里讨生活,后来才被老捕头带回来的。

    ” “啧啧,那这打打杀杀的本事,倒是从小练出来的。

    可惜了,这模样太冷,哪个男人敢靠近?” 阿月听得火冒三丈,一步跨到包子铺前,双手叉腰瞪着那两人:“最近这么忙,你们倒是悠闲得很!不帮忙也就算了,还在这嚼舌根,背后说李班头,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