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关灯
官职里提刑按察使司的佥事乃是正五品,而楚寔在扬州时不过是正六品通判,没想到他从扬州回来就连升了两级。

    按常理,这若是放到别人身上,可得是需要考评两次,六年才能跨越的。

     老太太道:“好机会多的是,而且咱们认为的好机会,在大郎看来却未必。

    江西人文荟萃是个好地方不假,但要出政绩也不容易。

    连老大都没反对,你就别心急了。

    ” 苏夫人道:“老太太你是不知道,好容易养出个状元郎来,看着前程似锦,结果大郎在扬州捅破了天,得罪了不少人,当初多少人来打听他的亲事啊,现在好些家都开始迟疑。

    再加上大郎新的差使一直没下来,都有些观望,如今他再这么一辞,亲事只怕不那么容易说呢。

    ” 老太太冷哼道:“那些人鼠目寸光,不结亲就不结亲。

    我对大郎极有信心,便是不靠父辈和姻亲,也一样能出人头地,给他相看人家,不求家世有多好,只要家世清白,姑娘样貌不差就行,重要的是品行,这媳妇没娶好啊,不仅害自己还害儿孙。

    ” 老太太想得开,苏夫人却想不开啊,她多出色的儿子啊,凭什么就要配个普通人家的闺女? 吃过午饭午歇时,季乐睡不着来找季泠说话,“泠妹妹,你说寔表哥怎么想的啊?正五品的佥事不做,辞了去当书院的先生?不怕皇上对他不满么?” 季泠摇头道:“咱们什么也不懂,朝堂里的事儿寔表哥肯定比咱们清楚,他做事总是有道理的。

    ” 对老太太而言,楚寔辞官有利有弊,她其实是怕了让楚寔外放,若再有那么一回“噩耗”,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过去。

    对她而言,所求不多,一家人平平安安地最好。

    历朝历代的状元郎里敢于退隐的人又不是没有。

    她倒宁愿楚寔就待在京城当个夫子也挺好的。

     每日能来陪她说说话,这对老人家而言才是最大的安慰,楚寔说一句话,比季泠和季乐说一天的话都更能叫老太太欢喜。

     这日楚寔从东正书院回来,将马鞭递给小厮,衣裳也没换,径直就到了嘉乐堂。

     彼时老太太已经歇下了,季泠正在床头给她念佛经,听见小丫头传话说楚寔来了,立即给老太太披了衣裳抚着她坐了起来。

     楚寔走进来道:“孙儿猜着老太太你这会儿肯定已经睡了,衣裳都没换便过来了,就怕你睡着了。

    ” 老太太道:“东正书院离家那么远,你用不着每天都赶回来的,路上来回奔波,又是晚上。

    ” 楚寔笑道:“那怎么行,每天晚上不给你问安,孙儿就睡不着。

    ” 这嘴甜的,也难怪老太太那么多孙儿里最疼他了,季泠在心里记着,以后也得学学楚寔说话。

     老太太嗔道:“胡说,听我的,以后每五天回来一次就是了,若是有应酬,一旬一次也无妨。

    ” 楚寔没说话,其实就是没应承的意思。

    这女人,老幼同心,都是一般的口是心非。

     看老太太这意思是要和楚寔单独说会儿话,季泠便放下佛经朝老太太和楚寔都行了礼,就要告退,却听楚寔道:“太晚了,我说两句话就走,你等下继续给老太太念经吧。

    ” 季泠只好留下。

     楚寔道:“本来太晚了是不该进来的,不过今日遇到件好笑的事情,一定要说来给你老人家乐一乐。

    ” “哦,快说,快说。

    ”老太太道。

     “我今日从《礼记》之中给东正书院的学子出了道题,用的是‘临财毋苟得’之句,结果有个托关系走后门进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