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幽恨寄遥天 相思种种琴声飞大漠 误会重重

关灯
且说卓一航四处寻觅,都不见白石道人的影子,忽闻何绿华骇叫一声,卓一航忙凑过去看,何绿华拨开小岩洞外面的稀疏野草,把手一指,只见沙石上有几点淡淡的血渍,何绿华花容变色,颤声说道:“莫非我的爹爹已遇害了?” 卓一航也吃了一惊,再仔细审规,除了这几点血渍之外,别无异状,展颜笑道:“华妹,你不必担心,白石师叔若然遇害,岂止这几点血渍?”何绿华道:“那么他去了哪里?”卓一航道:“沙漠狂风,威力极大,往往一场大风过后,沙丘易形,人畜迷路。

    也许他出来找你,迷失在大沙漠中了。

    那几点血渍,可能是被沙石刮破的。

    ”何绿华想想颇有道理,又道:“那两个贼人见我时,曾说出我爹的名字,好像他们和我爹爹甚有仇恨,若果他们还有党羽,爹出来找我时,不是要和他们碰上了么?” 卓一航道:“这两个贼人是我认识的,他们与我派井水不犯河水,按说不该有什么仇恨。

    而且师叔剑法精妙,武功高强,也不怕他们这几个小贼,我倒是担心他迷了路了。

    ” 于是两人再在沙漠上寻觅,寻了半天,仍是无影无踪。

    红日西沉,冷风陡起,卓一航道:“师叔这么大的人,一定不会失掉。

    也许他找你不见,穿过那边草原了。

    现在白日将逝,沙漠上寒冷难当,而且咱们没带篷帐,在沙漠上歇息,也很不方便,咱们也不如穿过那边草原去吧。

    ” 这沙漠是两块大草原之间的小沙漠,两人不需多少时候,便走到了那边的草原。

    这时暮色相合,星星又已在草原上升起,草原远处,天山高出云霄,皑皑冰峰,在夜色中像水晶一样闪闪发光,冷风低啸,掠过草原,草原上有羚羊奔走,兀鹰盘旋之声,一派塞外情调。

    卓一航遥望星星,悠然存思,忽喟然叹道:“十年不见,你都这么大了,岁月易逝,能不感伤?” 何绿华抬起眼睛,笑道:“卓大哥,为什么你好像不会老似的,还像从前一样,只是黑了点儿。

    我还记得你初上嵩山之时,爹叫你和我姐姐相见,你羞怯怯的像个大姑娘。

    我和姐姐背后还笑你呢。

    哎,那时候你还抱过我,逗我玩呢,你记得吗?” 卓一航苦笑道:“怎不记得?”那时候,要不是白石道人横生枝节,他和玉罗刹也不至于闹出那许多风波。

     何绿华道:“卓大哥,你不想回去了吗?”卓一航道:“塞外草原便是我的家了,我还回去做什么?”沉思半晌,问何绿华道:“我们武当派现在怎样了。

    二师伯精神还好吗?”何绿华叹口气道:“二师伯自你走后,终日躲在云房,不轻易走出来。

    他衰老多了,去年秋天,还生过一场大病,口口声声要我爹把你找回来。

    山上也冷落许多,不复似当年的热闹情景了。

    ”卓一航听了,不禁一声长叹。

     这刹那间,黄叶道人的影子骤然从他心头掠过,那严厉的而又是期望的眼光似乎在注视着他,忽然间,他觉得师叔们虽然可厌,却也可怜。

    何绿华又问道:“大哥,你真的不回去了吗?”卓一航举头望星,幽幽答道:“嗯,不回去了!” 何绿华又问道:“你找到了她吗!”卓一航心头一震,问道:“谁?”何绿华笑道:“大哥与玉罗刹之事,天下无人不知,还待问吗?可惜我没有见过她,师叔们都说她是本门公敌,爹爹更是恨她,只是我姐姐却没有说过她的坏话。

    ”卓一航苦笑了笑,道:“你呢?”何绿华道:“我还未见过她,我怎知道?本门的师叔师兄虽然都骂她是女魔头,但我却觉得她一个女子而能称霸武林,无论如何,也是一个巾帼须眉。

    ” 卓一航又笑了笑。

    何绿华道:“大哥,你真的要和她老死塞外吗?”卓一航道:“我没有找着她,不,她就像沙漠上刮风,倏然而来,卷起一片黄沙,倏然之间,又过去了。

    ”何绿华伸了一伸舌头,笑道:“那么,大哥你可得小心了,被埋在刮风卷起的风沙之中,可不是好玩的呀!” 草原上寒风又刮起来了,夜色越浓,寒气越甚。

    卓一航见远处有一团火光,道:“那边想是有牧民生火取暖,草原上的牧民最为好客,咱们不如过去与他们同度这个寒夜。

    ” 走近去看,围绕在火堆边的是一大群哈萨克人,带有十多匹骆驼,驮有货物,似乎不是牧民,而是穿越沙漠的客商,他们之中有人懂得汉语,见了卓一航和何绿华过来,惊疑地望了一眼,卓一航说在刮风之后迷路,立刻便有人让出位置来,请他们坐下。

     沙漠上的行商,以骆驼为家,并无固定住址,因此贸易往返,一家大小都要同行,又因沙漠多险,往往是几家人结伴同行,组成了骆驼马队,和游牧部落也差不多。

     哈萨克人最喜歌舞,年轻的小伙子便围起火堆唱起歌来,有一个少女,歌喉甚好,不久合唱变成独唱,一个少年拉起胡琴拍和,卓一航到了草原几年,大致懂得他们的语言,只听那少女唱道: 大风卷起了黄沙, 天边的兀鹰盘旋欲下; 哥呀,你就是天边的那只兀鹰, 你虽然不怕风沙,你也不要下来呀! 大风卷起了黄沙, 天边的兀鹰盘旋欲下; 我不是不怕风沙, 妹呀,我是为了要见你的面, 我要乘风来找你回家! 琴声清越美妙,歌声豪迈缠绵,卓一航听得如痴似醉,心中想道:“可惜我不是兀鹰,她是兀鹰,却又不肯乘风找我。

    ” 那些哈萨克人载歌载舞,闹了一阵,年青的小伙子道:“请这两位远方来的客人,也给我们唱一支歌。

    ”说罢便有人把胡琴递给何绿华,先请卓一航唱。

     卓一航满怀愁绪,哪有心情歌舞,可是这乃是哈萨克的民族礼节,若然客人不唱,主人会以为客人心里不高兴。

    卓一航推辞不得,只好唱道: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唱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时,眼泪险险落了下来,声音且有点嘶哑了。

    玉罗刹以前在明月峡和他所说的话:“普天之下,哪有青春长驻之人?我说,老天爷若然像人一样,思多虑多,老天爷也会老呀!咱们见一回吵一回,下次你再见到我时,只恐我已是白发满头的老婆婆了!”这些话不料如今竟成谶语,而这首词(词牌名《河满子》,宋代孙洙所作。

    )正是卓一航因有感于玉罗刹之言而唱出来的,唱出之后,才感到与欢乐的气氛太不相调和。

     一歌既毕,满座无欢,哈萨克人虽然大半不懂汉语,但也听得出那凄恻的音调。

    何绿华心道:“别人正自欢乐,你却唱这样的歌!”不待哈萨克人邀请,便道:“我也唱一支吧。

    ”叫卓一航替她拉琴,唱道: 晚风前,柳梢鸦定,天边月上。

    静悄悄,帘控金钩,灯灭银缸。

    春眠拥绣床,麝兰香散芙蓉帐。

    猛听得脚步声响到纱窗。

    不见萧郎,多管是耍人儿躲在回廊。

    启双扇欲骂轻狂,但见些风筛竹影,露堕花香。

    叹一声痴心妄想,添多少深闺魔障。

     这乃是江南一带流行的民间小曲,歌声缭绕,曲调轻快,顿时间把气氛扭转过来。

    哈萨克的青年小伙子道:“这位姑娘唱得真好!”把一把名贵的胡琴送给何绿华,以示敬意。

    卓一航告诉她这是哈萨克族的礼节,不能推辞,何绿华含笑收了。

    那几个年轻小伙子对她甚为好感,围在她的身边谈话。

    何绿华问道:“你们是从哪儿来的?”有懂得汉语的少年答道:“我们是从伊犁来的,曾穿过撤马拉罕的大沙漠呢!”何绿华心念一动,问道:“你们今日在旅途上可曾碰见过这样的道士么?”将他父亲的形貌详细说了。

    那哈萨克青年道:“哦,碰见过的。

    你们和他是一路的吗?那道士真怪,满脸怒容坐在马背上,混在一群喇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