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关灯
给你翻译一下,是一件蓝紫色的、织着传统斗纹纹样的、采用西洋特别织造技术的、含有进口羊绒成分的鹤氅。所谓鹤氅,是一种传统的宽袍大袖的袍子。

    现代作家张爱玲在她的《更衣记》里说,“唯有世界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

    为什么小说要这么一丝不苟、细腻感性地描述衣服呢?难道只是闲人的闲情吗?

    以往的解释,总是离不开作者曹雪芹的家世。你大概也知道,曹家三代出任江宁织造,在任将近60年,职责所在,就是为皇家督造各种丝绸和服饰。

    曹雪芹自小耳濡目染,也自然是这方面的行家。所以我猜,当他动手创作《红楼梦》的时候,就开始乐此不疲地,动用自己全部的知识储备和审美理想,给他的红楼梦中人,量身定制各种靓装华服。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好像能看到一个人,双手摩挲着织物,爱不释手。

    这种爱不释手,当然有着作者情之所至的自然流露。就像开过爵士乐咖啡馆的村上春树,不也常常情不自禁,在小说里写到爵士乐吗?

    但如果把红楼里对衣服服饰的描写,只看成个人的偏好,就未免太小看作者的匠心了。

    《红楼梦》里写衣服,绝不是单纯为了写衣服,而是为了还原生活场景里的人,烘托人物性格。

    王熙凤:怎么热闹怎么穿

    比如王熙凤,她是怎么穿的呢?概括起来,基本上属于什么最贵穿什么,怎么热闹怎么穿。王熙凤生得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天生一副衣裳架子。

    首先,她是缂(ke)丝和裘皮的重度爱好者。

    缂丝是什么?一种极为贵重的丝质品,它采用“通经断纬”这种特殊织造方法,所以织出来的花纹有立体感,有特别的艺术效果。又因为极为费工,极为昂贵,所以民间说,一寸缂丝一寸金。

    裘皮不用多说,自古以来,“貂裘”就是豪奢的代名词。

    你看,一入冬,王熙凤这套居家行头:头上戴着秋板貂鼠昭君套,身上罩着石青缂丝灰鼠披风,下身是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你看,她的帽子是貂皮的,披风是皮毛里儿、缂丝面儿的,再加上裙子也是皮里儿的。一身上下,不是缂丝就是裘皮。

    总之,缂丝和裘皮这种顶级奢侈品,对王熙凤来说,都是家常装备。

    其次,除了面料奢华,色彩上,凤姐儿的追求就是鲜艳热烈。

    你看第3回,林妹妹从扬州远道而来,第一次进荣国府的场景,也是凤姐儿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如果你把作者用的那些繁琐的修饰词都去掉,就会发现,她上身穿的是大红洋缎袄,下身是翡翠绿裙子。大红撞翡翠绿,够强烈的。

    穿得奢侈,穿得浓烈,穿得高调,王熙凤的魅力,就是这股子烈火烹油的鲜活劲儿。

    显赫的出身、得意正浓的处境、好胜张扬的个性,一股脑儿地,都从凤姐儿的穿着打扮上体现出来了。

    林黛玉:千江有水千江月

    作者这么高调写凤姐儿的盛装,可是,对于女主角林黛玉,写法却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