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归来景常晏

关灯
移,也不知是谁发一喊,抛下兵刃,当先便向山下而逃。

    于是“当啷”之声不绝,宋兵人人争先逃生,刀枪剑戟抛得满地都是,更有百余人跑得稍慢,竟给后面的宋兵活活踩死。

    不一时,偌大空地之上,便只余下秦渐辛等四人。

     秦渐辛心道:“以武功而论,傅鬼王未必胜过我多少,当真交手,只怕还是我的赢面居多。

    但我适才奋力苦战,几乎连小命也送掉,傅鬼王一到,尚未出手,便将这群官兵驱除得一个不剩。

    傅鬼王这装神弄鬼的本事,可实在了不起。

    ”转头向辛韫玉瞧了一眼,想起她先前所言:“须知这世上最厉害的,不是兵法武功,而是阴谋诡计。

    ”不禁又是一阵苦涩,心道:“傅鬼王的装神弄鬼又有什么了不起?比起旁人的装神弄鬼,当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 鬼哭之声渐隐,那碧火也渐渐消逝,傅龟年撑着铁拐,一步步踱将过来,经过四人身畔,却向四人一眼不瞧,径往山下而行。

    钟相仍是双目紧闭,却忽然开口道:“傅鬼王,今日……”傅龟年不待他说完,铁拐在山石上重重一击,大声道:“今日之事,叫我死后无颜再见那老妖怪。

    姓钟的,你我从此恩断义绝!” 钟相低声道:“姓钟的也不知能不能活到天明,说什么恩断义绝?仇法王之死……”傅龟年喝道:“你若活不到天明,是你的造化。

    钟相,你我若有再见之日,不是你变了鬼,便是我傅鬼王名副其实。

    你好自为之罢。

    ”只听得铁拐击地“铎铎”之声不绝,傅龟年佝偻的身形渐行渐远,始终不曾回头向钟相看过一眼。

     秦渐辛那日在龙虎山上见到傅龟年与仇释之情形,还道二人不合。

    这时听傅龟年言下之意,原来和仇释之竟是交契深厚,是以才对钟相恨之入骨。

    这时自然而然便想到:“仇法王麾下有数万白莲宗教众,又和教中首脑人物人人交情甚好,难怪钟左使定然要……”心中一寒,实不愿再想下去,眼见夜色苍茫,心中也是苍茫一片。

     钟相喟然长叹,缓缓道:“秦贤侄,有许多事情,你看不明白,我也看不明白。

    待到明白时,却已太晚。

    将来你若见到教主,请代我转告教主,钟相无德无能,辜负了教主的重托,这是一件。

    梵王这次虽然暗中与孔彦舟勾结,但绝不是有意要不利于本教,何况梵王也是受人之欺,以为是教主之意。

    总而言之,一切罪孽,都在钟相一人,还请教主原宥梵王的无心之失。

    ” 秦渐辛叹了口气,道:“梵王率弟子杀入孔彦舟大营,这时只怕已不在人世了。

    好,我若见到方教主,一定转告便是。

    ”他颇明医理,这时已知钟相经脉俱废,只是仗着内功深厚,才支撑至今,只怕当真是活不过天明了。

    想起钟相先前对他的亲厚之意,虽然这时已明知不过是瞧在方腊面上,却仍是伤感不已。

     钟相黯然道:“梵王也去了。

    当年黄裳一役,十二法王损折过半,现下又去了三人。

    教主麾下当真是人才凋零了。

    唉,早知如此,我何必对曾明王、仇法王那般,此时后悔,终究是太迟。

    ”双目中怔怔落下泪来,忽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你钟世叔死在顷刻,这一句话却总是无人肯信。

    秦贤侄,我虽和王右使不合,却决计不曾陷害王右使。

    梵王临去之时仍是不信,你可信么?” 秦渐辛见钟相命在旦夕,实不忍拂逆其心意,只得缓缓点头,却不禁也落下泪来。

    辛韫玉忽道:“钟左使,陷害王右使之人决不是你。

    这一节我是深知,只怕方教主此刻也已知晓。

    ”钟相向她瞧了一眼,低声道:“辛姑娘执掌秦楼,天下事多半瞒不过你的耳目。

    有你这句话,钟相死也瞑目了。

    不知辛姑娘可知,半途截走我义儿的,又是何人?盗走圣火令的又是何人?” 辛韫玉微一踌躇,道:“是孔彦舟。

    ”秦渐辛微微一震,向辛韫玉瞧去,却见辛韫玉也正向他瞥来,眼中虽全无示意,秦渐辛却已明白她的用意,心中一酸,将头侧向一边。

    却听身后钟蕴秀发出极轻极细的一声叹息。

     钟相脸色稍和,说道:“我只怕义儿落在张玄真手里,原来不过是孔彦舟。

    虽然少不得要吃些苦头,却也不难相救。

    秦贤侄,你我相处时日虽然甚暂,我却深知以你为人,必不会袖手。

    我也不来叮嘱你了。

    只是还有一件事,我却只能托付于你。

    你可能答允么?”秦渐辛垂泪道:“世叔尽管吩咐。

    ”钟相伸手指向钟蕴秀,低声道:“你钟世叔遗下一些银两,当世只有秀儿一人知道所在。

    秀儿年纪尚幼,你照顾她周全,那些银两……那些银两……将来终究是你的。

    ” 秦渐辛如何不明白他言中之意?心中一热,低声道:“小侄求之不得。

    世叔安心去罢。

    ”钟相微微点头,含笑道:“这般支撑,委实辛苦得很了。

    秦贤侄,终究是你明白我。

    ”双目微闭,运内力震断心脉,含笑而逝。

     钟蕴秀怔怔瞧着父亲尸身,却不哭泣,出神半晌,忽道:“秦大哥,辛姊姊,截走我弟弟,盗走圣火令的明明另有其人,你们为什么不肯告诉我爹爹?”秦渐辛一怔,道:“你怎知道?”钟蕴秀道:“这有何难猜?我弟弟年幼无知,除了那人,更有谁欲得之而甘心?单单只有圣火令,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

    ” 秦渐辛叹了口气,说道:“你放心,我定会救你弟弟便是。

    ”钟蕴秀摇头道:“我便是怕你去救他,这才点穿。

    你不去救他,他尚能平安,你若去救他,他便死定了。

    那人正好把一切推在你头上,便是教主亲至,也拿他无可奈何。

    ”辛韫玉微笑道:“秦公子,钟家妹子聪明胜你百倍,你这个今世卧龙,当真是名不副实。

    ” 秦渐辛脸色尴尬,低声道:“我何尝不知?只是若不救他出来,我怎能心安?辛姑娘,你足智多谋,可有什么办法没有?”辛韫玉微一沉吟,道:“办法自然是有的。

    那人武功既高,心计更是深沉无比,你若想暗中截夺,那是绝无可能。

    唯一的法子,只有光明正大的向他要人。

    ” 钟蕴秀点头道:“辛姊姊说的没错。

    秦大哥,我瞧不如你去请教主出面,当众戳穿杨天王的把戏。

    那时,杨天王再也无计可施。

    ”秦渐辛听她明明白白说出“杨天王”三个字,虽然心中早已知晓,仍是全身一震,和辛韫玉对望了一眼,这才道:“假若是咱们猜错了却又如何?假若杨天王是冤枉的呢?”一言既出,秦渐辛只觉二女眼光一起向自己射来,神色都是古怪之极。

    秦渐辛微微发窘,只得岔开话题,说道:“我瞧咱们还是先葬了钟世叔,此事慢慢再议罢。

    ” 宋兵仓皇逃走之际,生恐为兵刃拖累,跑得太慢,将兵刃尽数抛下。

    三人各拣了长枪大戟,便在这山腰之上刨了土坑,将钟相草草安葬,却不敢立起土堆。

    要知钟相这等要犯,便是死了,依大宋律法,仍是须开棺戮尸。

    钟蕴秀作了暗记,说道待风声稍过再来迁徙改葬,秦渐辛深以为然。

    想起钟相建号楚王之时何等风光,如今身死,竟连黄土一抔也不可得,心中感慨无限。

     注:本回回目“归来景常晏”出自韦应物诗。

    是说秦渐辛蓦然回首,发现一切事情都和自己所想的不同,从而惊觉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史载钟相于建炎四年三月廿七日,因叛徒内应,兵败退入武陵山中,为孔彦舟所擒,父子一同就义。

    本回中写白莲宗作乱、钟昂死于乱军皆是小说情节,与史实不符。

    杨幺经营洞庭湖是在钟相死后。

    其时杨幺不过二十几岁,本名杨太,因为年轻才被唤作“幺郎”,绝不是拙作中的老谋深算一中年。

    读者切毋深究,莫谓言之不预也。

     第十七回:微吟留枕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