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汲烹寒泉窟

关灯
登时见到一线生机,便依照《支离经》心法,将各处经脉中真气一一贯通,缓缓收束,四肢麻木渐消,真气渐归正途后,再依方腊所授心法,缓缓调息,练气归虚。

    待得体内真气如常,微一试运,会阴穴关口已通,这才收功睁目。

    只见东方微白,已是第二日清晨。

    原来竟是耗了半日一夜时光。

     秦渐辛死里逃生,心中犹有余悸。

    这时腹中饥饿,便即在飞瀑中汲了清水,打火造饭。

    他是官宦公子出身,却哪里会煮饭烧菜?勉强忙了半个时辰,只得一锅焦饭,半镬咸得发苦的杂烩汤。

    这时饿得狠了,顾不得许多,也不辨滋味,埋头大嚼。

     才吃得八分饱,忽然想起一事,登时大喜,心道:“内功一道素来讲究循序渐进,若是勉强躁进,走火入魔,便有性命之忧。

    但我既会了《支离经》上心法,便不须虑及于此,岂不是可以毫无顾虑的勇猛精进?如此一来,要练到林大叔那般地步,又何须十年之功?” 大喜之下,饭也不吃了。

    坐在大石上,便再积气强冲“尾闾”关,待得真气失控、经脉紊乱时,仍是以《支离经》上心法正本清源、导气归虚。

    “尾闾”冲开,吃了些冷饭残汤,又再冲“玉枕”关。

    只两日工夫,已然功行圆满。

     “会阴”、“尾闾”、“玉枕”三关俱通,任督二脉连成一片,只觉神清气爽,四肢百骸似有无穷劲力。

    秦渐辛伸了个懒腰,便即起身,拉弓坐马,将那“小周天九式”使了一遍,以松动筋骨。

    他这时小周天已通,“小周天九式”的威力登时大不相同,出手之轻捷灵便、拳脚中之劲力,俱与数日前判若两人。

    一拳击出,打在崖边一株斜松上,枝叶乱晃,松针漫舞,拳上竟是丝毫不觉疼痛。

     秦渐辛喜不自胜,心道:“待得张姑娘再来,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再输给她了。

    只是我现下的武功与林大叔仍然差得甚远,只怕比方九天尚且不如,怎能找支离疏报仇?要做申包胥,去和方教主作对,更加不用提起。

    嗯,这‘小周天九式’再练下去也没什么用了,便开始练那‘大周天八十一式’罢。

    ” 但他既知已不输给张素妍,却哪里还有心思苦练?一路“大周天八十一式”才使得一半,已觉不耐,心道:“来日方长,改日再练不迟。

    ”他数日未睡,虽然丝毫不觉疲倦,但心中总似空落落少点什么,打了个哈欠,便进洞去,将张素妍送来的铺盖胡乱一铺,便躺在石床之上。

     黑暗之中,百无聊赖,怎么睡也睡不着,心绪却越来越是焦躁。

    他生性轻浮跳脱,爱玩爱闹,要他一个人待在这孤崖上修身养性,实是强人所难之极。

    头几日专心练功倒也罢了,这时一闲下来,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翻来覆去,想了一会儿林砚农,想了几招武功,又想了一会儿张素妍,越想越是烦乱。

    伸手去摸怀中那鞋儿,烦乱之情更甚,恨不得便想下崖去将张玄真痛打一顿方才痛快,却明知不是张玄真对手。

    身子躺在床上,双腿却在石壁上高高竖起,只是呼呼喘气。

     洞中不见日月,也不知挨了多久,这才沉沉睡去。

    睡不到两个时辰,又再醒觉。

    随手在石壁边抓了本书,便走出洞来。

    眼见日头微微偏西,才是未时,叹了口气,便在大石上躺倒。

    他原本爱洁,反正身上这身道袍早已污秽不堪,这时已不怎么在乎,也不看那书封皮,随手翻了一页,便即浏览。

     只见那书中言道:“……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拳打一气连,兵战杀气勇,一灵之气合。

    惊战之力,内外相合,即畏一卓。

    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

    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

    着摧着落,起落二字指身平,盖世一势身终情。

    ”秦渐辛大讶,这书中所写字迹甚是拙劣,文理似通非通,颇为俚俗。

    虽确是武学无疑,但显然不是天师派玄门正宗的内家功夫,倒似林砚农偶有提起的外家拳术一般。

     忙向封皮看时,封皮上却写着“少林”二字,乃是篆文,笔迹遒劲有力,间架颇有法度,显然和内文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

    两个篆字下方,又用小字标着“拾肆”二字,却是正楷。

     秦渐辛越想越奇怪,这山洞明明是天师派收藏武学秘本之处,怎会有少林派的武功秘籍?一时好奇心起,点起一只干柴,进得洞中,便取四壁藏书。

    随手抽了一本,封皮上乃是“华山”两个篆文,小楷标明“柒”。

    再抽一本,却是“点苍”。

    一路察看下去,“崆峒”、“青城”、“衡山”、“昆仑”……各大门派无所不有,就连“浙东祁家剑”、“塞北雷电门”这些小门派也是包罗甚多,偏偏便是没有天师派本门的武学。

     再细细翻阅,登时发现,几乎每本书的字迹都不相同,大半甚是粗劣,显是出自武人手笔,但也有些书法甚佳,直如饱学宿儒所写,更有几本字迹娟秀,显然是女子手笔。

    秦渐辛越看越奇,苦思良久,忽地想起林砚农所言,江湖中人垂涎天师派《河洛天书》,纷纷上山来偷来抢,却无一人能够下山。

    登时心中恍然,心道:“原来天师派的臭道士们拿住那些人,便逼他们将本门武学精义撰写成册,收藏于此,显是意图借镜,以收攻玉之效。

    哈哈,这可不是偷鸡不着倒折一把米么?这些臭道士当真狡猾。

    ” 念及于此,登时便想到:“师父既然认定我是方教主派来的奸细,怎会故意将我囚禁在此?难道他便不怕我看到这些秘籍?便不怕我练成了这些武功作怪?”料想张玄真决计不会如此愚蠢,其中必有什么缘故,但一时实是难以索解。

     既然想不出其中缘故,他也就懒得多想,仍是拿了那本《少林拾肆》,在洞外慢慢翻阅。

    头十余页都是些拳经剑理口诀窍要,他看得津津有味,有时看到文理不通之处,或是别字缺字,便自行在心中纠正补完。

    反正正自闲得无聊,便当作平日里行酒令覆射一般,每纠正补完得一处,便觉得意,心中喜悦无限。

     十余页翻过,便是内功秘法、实用招式,自“黄莺落架”、“通天炮”等基本长拳招式,以至韦陀掌、般若掌、千叶手等等高深武学,连绘画带解说,甚是生动,其中便无费解之处。

    秦渐辛便觉索然无味,虽明知乃是世人梦寐以求的武学秘本,却也懒得照此习练,匆匆翻过一遍,便即换过一本再看。

     他尚不知他这一念偷懒,却是救了自己的性命。

    原来那些撰写武学秘本之人,皆是命悬人手,逼于无奈,岂肯当真将本门功夫倾囊录出?一腔怨毒之下,所录内功俱都颠倒错漏,招式更是似是而非,其中均故意留下了致命破绽,当真是人同此心。

    料想天师派诸人修习之后,纵不练气时走火自毙,便是与人交手时自暴其短,总之不得善终。

    只是料想本派武学江湖闻名,天师派必有所知,是以只有开始十余页的拳经剑诀、武学理路乃是丝毫不假,以期取信。

    天师派因此折损了数名高手后,早已知晓这些秘本练之有害,近数十年来,早已无人问津。

    张玄真将秦渐辛囚禁于此,本是用心不善,却好秦渐辛生性疏懒,竟是无意中逃过一劫。

     到得晚间,秦渐辛练了一遍“小周天九式”活动筋骨,便即盘膝打坐,运气强行冲突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中各处穴道关口,每当真气失控,再用《支离经》中心法理顺。

    一夜下来,只觉精神奕奕,丝毫没有倦意。

    打火烧饭吃了,仍是倚在大石上,以各门各派的武学秘本,玩那覆射之戏。

    几次想起始练那“大周天八十一式”,都是练不到一半,便即懈怠,心中只想:“明日再练罢。

    ”于是便明日复明日了。

     他既不须顾虑走火入魔,内功修为自是奇速,只十余日光景,已将右手手少阳三焦经二十三穴打通了九穴。

    这晚凝神冲“濡会”穴,颇为不顺,以支离心法收束真气后,已近午时。

    伸了个懒腰,正要拿本书来看,却听崖下脚步细碎,一个娇柔的声音叫道:“秦师弟,你在么?”正是张素妍的声音。

     秦渐辛心中大喜,脸上却佯作怒色,说道:“你还没打赢我哪,怎么便叫起师弟来了?”张素妍笑道:“左右不过一顿饭功夫,你便得乖乖认输。

    先叫你一声,又值得甚么?哎哟,背着这些柴米油盐的,可累死我了,你还不来帮我。

    ” 秦渐辛忙上前帮她卸下背篓,才刚放在地上,尚未直起腰,便觉脑后风声,显是张素妍偷袭。

     若是半月之前,秦渐辛只怕要待她拳脚及体方能警觉。

    但此时秦渐辛小周天已通,内力固然精进,耳目之灵敏、应变之迅捷也已与半月前不可同日而语。

    听得风声,竟不回头,反手便拿向张素妍手腕,正是“六爻擒拿手”中的一招“震行无眚”。

    张素妍这半月中一直在苦练招式应变,见他出手,立时夺位逆拿,却是秦渐辛不曾学过的招式。

     秦渐辛虽不知如何拆解,但应变奇速,左手在地上背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