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余笙定定看了许久,才拿出新买的锁,将盒子上了锁。

    现在她要把和方闻洲的一切都锁起来,深埋心底,再不见日。

    翌日。

    余笙突然接到了余父生前上司陈局的电话,说是已经到了北京。

    从云南到北京,一千二百七十八公里。

    他们千里迢迢赶来,只为了送给战友家属,他最后的遗物。

    余笙飞快来到见面点。

    陈局慎重地将手中的木盒打开,里头除了一枚金灿灿的奖章,还有一条崭新的扎染围巾。

    “抱歉,我们没能救回你父亲的尸体……只能给你带来他的遗物。”

    余笙却只是呆呆看着围巾,突然想起了和余父最后的那通电话。

    “笙笙,爸爸给你买了云南特色的扎染围巾,今年过年,爸爸一定回来……”

    余父只说到这里,就因为没信号挂断了。

    八岁就被寄养,余笙其实一直有些埋怨余父,她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

    可直到余父去世那天,她才知道余父是在边境当缉毒警。

    而现在,看着这条围巾,她才意识到。

    余父是所有人的英雄。

    同样,他也是自己最好的父亲。

    余笙伸手拿起围巾,眼眶瞬间就红了。

    陈局也红了眼,他拍拍余笙的肩说道:“听说你志愿填了警校,那也算半个警察了,今天我们就用警察的方式,来接你的父亲吧。”

    “是。”

    余笙深呼吸,才将泪意压下。

    随之,她猛地举起右手,朝着父亲的奖章,敬礼!

    第2章

    余笙拿起了奖章。

    攥在手里,她才知是那样的沉,沉到她的心里。

    又是那样的轻,轻得她一只手也能拿起。

    陈局又谆谆嘱咐她。

    “7月15号,我们会举行不公开的葬礼,为了保护你,我们不能在你父亲的墓碑上刻他的名字,希望你能理解。”

    余笙自然懂,因此她只是再次诚恳地道了声谢,又向陈局鞠躬。

    “我理解,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不远万里,将余父带回她身边。

    余笙带着遗物回到家,妥善安置好,才打开手机买了7月13号的火车票。

    从北京到云南,足足35小时的火车,她要去送父亲最后一程。

    那一天,也是她离开庇佑了自己十年的方家的日子。

    ……

    之后的几天,余笙每日早起去图书馆查阅和警察有关的书籍。

    不再像从前那样黏着方闻洲,反而读书的劲更足了。

    这天,大院的同学在微信说,要提前去各个大学“踩踩点”。

    余笙很是心动,拿了一沓警校资料,便出门和他们汇合。

    没成想在门口撞上了方闻洲。

    方闻洲好几天没见到她,乍一下见了,却见她打了声招呼就要走。

    便情不自禁皱起了眉:“你要去哪?”

    余笙脚步一顿。

    下一秒,门口响起男同学嘹亮的嗓门。

    “余笙!快点!”

    余笙诶了一声,回头便对上方闻洲不知何时已经冷下去的眼。

    她本来高兴的情绪也不自觉拘谨起来:“我出去逛一下,马上回来。”

    方闻洲却严肃教训道:“就算高中毕业了,那也得先把心思放在正事上,少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乱七八糟几个字他说得特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