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四)

关灯
止住轻重,脸肿得像个馒头。

    ” 他绘声绘色描述幼弟稚气未脱的糗态,牵着她进了内殿,在宫人服侍下洗净手,从一束花中择了色泽最均匀的一朵在她鬓边比划,还不忘忧心萧珩明年就藩,凭这般心性如何撑起一方要务。

     萧允自顾自说了好些,花儿也别了,事情也交代了,温沅仍是一副泥胎木塑的样子,愣愣杵在原地,别说像平常那般笑了,唇抿得钳子也撬不开。

     “阿沅?” 她两颗黑眼珠如死水无澜,脸色惨淡,勾住他一根小指牢牢握在手心。

     “......还有呢?珩还和你说了什么?” 萧允满腹疑虑,可看她神色萎靡,便依言把二人分别时的一番话复述给她听。

    还不放心,又亲自扶她上床躺着,左顾右看,问她是不是吹风受了凉。

     温沅执起他的手贴面颊上,摩挲半晌,艰难地开口说道,“妾在路上耽搁久了,没有赶上。

    ” 萧珩松了口气,“我还以为是什么事......” “所以殿下,”她眨也不眨与他对视,双眼直勾勾盯住他脸上每一处可能出现的异常,一字一句问道, “殿下能陪妾一起去一趟么?” “长秋宫么?母后恐怕......” “不,”她生硬地打断,“是多宝寺塔,妾想亲自看一看。

    ” 眼睛捕捉到一双遽缩的瞳孔,掌心握着一只骤然降温的手。

    她一语不发看他低下头,再抬起时,面色已变得和她是如出一辙的苍白。

     “殿下?” 萧允伸手盖住她不会伪装的眼,“不可以。

    ” 手心传来睫毛泛着湿意的翕动,他长叹道, “阿沅,你也许听温太傅提过,曾有一位慈济大师留在宫中的弟子,那人在我两岁时净身入内廷,此后的一十七年寸步不离,陪我度过了所有你想不到的艰难的日子。

    他是我最亲近的人,是我的内侍,我的挚友,我的恩人。

    ” “四年前,陛下立我为储时提出了一个条件。

    储君是国之栋梁,不能偏颇,也不能被左右。

    历朝历代皆有宗派愚国的前车之鉴,天下可以有禅、可以有教,然君权之上,不容二法。

    所以哪怕他是个还俗多年的宫侍,我既站到了这个位置上,他便不能留在我身边。

    ” 紧绷的脊背和抵抗在他的言语坦白中渐渐融化,“......死在塔里的,是他么?” 她看不见萧允的脸,但能听到他所有的悔恨,怀念和哽咽。

     “他自请去守佛塔,那里荒远僻静,来往要伐船渡舟,等闲无人踏足。

    我本以为他从此能过上清闲无争的日子,偏偏在那一晚风吹落了烛台......” 温沅泣不成声,她扑进萧允怀中,两手抵在他襟前如释重负,“殿下为何不早些告诉妾?妾这一整天都在担惊受怕。

    ” 萧允啼笑皆非,“一些陈年旧事又算得了什么,”接着话音一转一顿,又暗藏了几许机锋, “只是不要让母后费心。

    ” “多宝寺塔是父皇留下来的,是她的一个念想。

    ” 然而纵使他极尽温柔去安抚怀里的人,轻轻拍打在她肩头的手却不由自主地放缓了频率,一下一下,仿佛被她僵硬的身躯感染,也变得犹豫、滞涩、颤抖。

     “......阿沅?” 他像怀抱着一根烙铁,被灼人的刺痛结结实实扎到肉里才后知后觉撒手撤退。

     “阿沅。

    ” 柔风一改往日的缱绻缠绵,他闭了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