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初至京城

关灯
没有中选的机会,改日我回娘家问一问。

    ” 冯氏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官居正二品,她说回家问问,便是要看能不能替宝钗疏通的意思。

     薛母脸颊发红:“怎好劳烦亲家伯父?” 冯氏便笑:“这么大岁数了,脸皮还和小时候一样薄,动不动就脸红。

    ” 话虽这么说,心中也不无感慨,嫁人多年还能保持少女心性,说明被保护得非常好,若妹夫没有英年早逝,这妹妹过得合该是神仙日子。

     可惜了。

     薛虯看着这一幕,也不由暗暗称奇。

    薛母与冯氏关系好他知道,只是不明白二人如此亲密,为何原著里薛家却没有住到王家,反而住到不算亲近的贾家去呢? 却不知原著中随着薛母出嫁,冯氏也随着王子腾迁居京城,山高水远,通信不便,二人便渐渐疏远了。

    这世因为薛虯身体缘故,冯氏时时来信询问,也帮着花了不少心思,姑嫂二人才没有断了联系。

     不等他深思,冯氏又将目光落到他身上,上下打量一回,眼中便露出赞叹之色:“这便是虯儿吧。

    ” 薛虯也跪下请安:“外甥薛虯见过舅母。

    ” “快别多礼!”冯氏亲自扶他起来,笑道,“果然是少年才俊,比我家那个孽障强多了。

    如今身子也好了,可还难受不曾?” “不曾,到家这几月再没发过病,便是一点小病痛也没有,瞧着比一般人还强些。

    ”薛母满脸都是笑,儿子身体好转,可比什么都叫她高兴。

     冯氏眼睛微微张大:“如此说来,那道观真有奇效?” 其他人也十分好奇。

     薛母也不知道薛虯到底怎么好的,不好说到底是不是道观的作用,只道:“同样的药方,那观主制出来的药丸便比旁人的好,总归有些独到之处吧?” 这倒也是,道观多在山上,许是水土格外养人的缘故。

     冯氏不再深问,又看向薛蟠。

     薛蟠也规规矩矩请了个安,然后仰着头眼巴巴看冯氏,等待她的夸奖。

     冯氏:“……” 她可疑地沉默了,顿了一下才道:“蟠哥儿长得真高,瞧着也健壮,你是怎么养孩子的,个个都这么好?” 薛蟠顿时乐开了花。

     薛虯与薛蟠不好在后院久待,与长辈见过礼便告退出去,由丫鬟领着去外院找王仁和王义,二人也已经在设宴等待了。

     是的,王仁也住在王子腾府上,王义今日在家是因为书院休沐,王仁却是无所事事。

     王义长相白净斯文,是个沉稳内敛的少年,因为比薛虯和薛蟠大了几岁,对他们非常照顾。

     王仁略有些瘦,眼下带着青黑之色,一瞧便知是沉迷酒色之故,人有些过分的活泛。

     陌生的兄弟几人相见,却并不觉得尴尬,世家子弟嘛,与陌生人交往是必修功课,几句话就熟络起来。

     席间王仁提议玩游戏,众人便开始行酒令。

     本来想玩划拳或者骰子的王仁:“……” 行酒令是一种酒桌助兴游戏,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对诗、联语或猜谜等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②。

    也有简单的行令方式,譬如猜拳,多用于不大读书的平民百姓。

     他们行酒令自然要对诗。

     薛虯是不怕的,他虽然不考功名,但该读的书一点没少,不敢说多有才华,做出几首看得过眼的诗不成问题。

    王义同样不惧,读书人哪能没有一点诗才,科举考试也要写诗呢! 王仁就比较尴尬了,他不爱念书,也没什么急智,实在不喜欢这样的场合。

     好在他不是一个人,还有个人跟他做伴。

     王仁在桌下扯扯薛蟠的衣袖,小声道:“让他们俩玩这个,咱们玩别的去吧?” 薛蟠疑惑:“为什么?” 王仁:“……” 王仁:这还用问? 他无语道:“咱们俩又不会对诗,看他们玩多无趣,不如玩点有意思的。

    ” 他可是听说了,姑母家的这个表弟不学无术,大字只认识一箩筐,书也没读过几本,镇日里招猫逗狗、惹是生非,可能比他还不如,他都不喜欢这样的场合,难道薛蟠能喜欢? 薛蟠只是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满是同情:“你连这都不会?” 薛蟠:我以为我已经够菜了,没想到有人比我还菜! 顿时就骄傲了呢! 挺胸.jpg 王仁:“?” 王仁:“???” 他看薛蟠的眼神顿时变了,一脸“你吹牛都不打草稿吗”?这下他也不急着走了,倒要看看薛蟠能做出什么好诗来。

     事实证明薛蟠不是吹牛,轮到他的时候,他是真的做了一首诗出来,虽然十分稚嫩,听起来有点像打油诗,但的确是一首对仗整齐、韵律和谐的诗无疑。

     王仁:“???” 不是,早知道江南文风昌盛,但已经昌盛到这个地步了吗?一个传说中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都能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