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房州知州离开后,房州通判也来了,对陆安多作安抚,言明自己会尽量去想想办法。

     等房州通判走了之后,竟还有不少人来看望她。

     从赵公麟到朱延年,还有梁章,都过来安慰他。

    赵公麟还信誓旦旦说:“你放心,我找我叔父帮你!” 但也没说他叔父是谁,只说自己一定用三寸不烂之舌将其说服。

     最后,是之前送她废纸的纸铺主人。

     “九郎近来声名大振,我才知原来九郎非是贫民,而是配隶。

    ” 纸铺主人甫一见到陆安,便指着衙门后门门口那一箱箱笔墨纸砚表示:“还请九郎收下这些东西,都是寻常笔墨,算不得多好。

    ” 陆安赶紧推辞:“这如何使得。

    ” 纸铺主人便道:“这儿一部分是赵家大郎的心意,你那日走后,他留下二十贯钱,嘱咐我再见你,便用这些钱购置笔墨纸砚相赠。

    还有一部分,是我之心意。

    ” 随着纸铺主人娓娓道来,陆安才知晓:原来因着她那首“可怜天下父母心”,以及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她的名声在房州已然不低,而事迹流传出去后,许多人也知道纸铺主人的善举,纷纷来上门买纸笔,使得纸铺生意火爆,如今门面都在翻修了。

     “若九郎实在觉得过意不去……”纸铺主人肃容问:“可否题字赠我,好让我将之刻成牌匾,挂在铺内?” 陆安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这是应有之举。

    此前主人赠安笔纸,安牢记于心。

    ” 而后挥笔,却是直接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句写下,赠与纸铺主人。

     纸铺主人其实并不是指望做好事后得到报答,但得到意料之外的大礼,还是免不了惊喜,心中也觉自己十分之幸运。

     “既然如此,九郎也将这些纸笔收下吧,我也不是第一次资助贫穷学子,九郎就当我是在指望你的报答便是。

    毕竟以九郎你的才力,必能金榜题名。

    ” 随后又说:“何况九郎你往后要进学,要与友人出游,要赴京赶考,用钱财的地方多的是,能少一笔花销就少一笔。

    ” “那陆某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陆安微微一揖,以示感谢。

    想了想,又请纸铺主人稍等,回屋里用笔在纸上描了七八个围棋残局,拿出来递给他:“主人若信我,便制一棋盘挂在铺门外,先摆一个残局,引人来破,言是珍珑棋局,破者可免费借书一个月,如此,必有许多书生前赴后继,还会引来不少好棋之人,不出数日,纸铺名气必能再增。

    ” 纸铺主人感谢了陆安,帮她将那几大箱子文房四宝搬进衙门卧房里,便拿着棋谱走了。

     而陆安思索片刻,决定不能把事情全寄托在《本草纲目》上。

    陆家那边的祖慈孙孝、兄友弟恭也得刷起来。

     于是询问过房州通判,得知最近陆家人被召去汉江边上服劳役。

     本来不一定需要他们干这么危险的清理疏通河道的事,但第五旉插手后,这个“不一定”就变成了“一定”。

     陆安打了申请,便举着孝顺的名头,身边跟着几个衙役,光明正大往汉江去。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远远的,陆安听到了汉江边上传来琅琅读书声。

     走近一看,便逮住了一个个熟悉的身影。

     是陆家人,他们居然在一边运碎石树枝、清淤泥、踩污水,一边昂然背《论语》? 陆安稍一琢磨大概就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了 第五旉想要他们伏地做狗,他们偏不做,偏要在劳役时扬声背圣贤书,以显自己风骨。

     陆安索性往旁边一坐,静静看着他们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