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护南京红霞讽跑跑,大出殡丧后要散散

关灯
不过,饶是如此,老祖宗的丧礼依然有国公夫人的气派。

     前头奏着哀乐,各色纸扎的小鬼和开路神开道,后面是穿戴青衣白帽的张家奴婢们抬着纸扎的八仙龟鹤、四毛女虎鹿、金山银山、车马、房子、亭台楼阁、厨房猪圈,连厕所都有。

     这些纸扎保证老祖宗去了地下也能过上颐园一样的生活,做鬼也是鬼上鬼。

     之后便是一顶引魂轿,传说逝者的亡魂坐在轿子里头。

     引魂轿后头就是七匹白骏马拉的棺车。

    棺车前头悬着一面旗幡,写着“诏封昌国公夫人张门金氏之柩”。

     再后面是抬着一架架烟花的仆人,一路朝着天空放着花炮,从颐园一直炸到了翠微山,烟花炸裂直冲云霄,就像历劫升天似的,一路上就没有停过。

     这之后就是张家家庙的怀恩观道士们,所有长相清秀的道士们全部都来了,演奏着道家的升仙乐曲。

     之后,便是张家大小主子们的车轿,再之后,是亲戚们送葬的车马,以及伺候的丫鬟婆子的轿子,浩浩荡荡,粗粗数来,也有上百车轿。

     如意和鹅姐跟在一辆装着仆人的马车里,在队伍最后面了,依然能够听见前头的喧嚣之声。

     如意这二十一天累的不行,靠在鹅姐怀里打瞌睡,突然,马车暂停,如意的身子差点飞到前头去,幸亏被鹅姐牢牢抱住了。

     如意瞌睡被打断,揉了揉眼睛,“又遇到路祭的人家了吧,唉,正是折腾。

    ” 鹅姐扒开车帘看着外头,“是庆云侯府设了路祭,当然要停下来感谢亲家。

    ” 如意叹道:“饶是如此,芙蓉姐姐还生气呢,觉得太简了。

    我觉得够热闹了啊。

    ” 鹅姐摸了摸如意的头,“你是没见过当年国公爷出殡的时候,那个热闹哟,现在老祖宗出殡,连队伍都不及当年一半,难怪芙蓉会生气。

    ” 如意被扰了瞌睡,索性不睡了,说道:“咱们要去翠微山国公爷墓地了,想当年,我和吉祥还有我娘在翠微山住过三四个月呢。

    那地方真美,又幽静,有池塘有林地有草地,仙鹤啊,鹿啊什么的,就在那地方散养着,也不怕人,这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 鹅姐抱着如意,“是啊,我的小如意也长成大姑娘了。

    ” 鹅姐看着如意,什么看都稀罕,舍不得她嫁出去——哪怕嫁给自己亲儿子也不舍得! 以己度人,想必如意娘也舍不得,唉,怎么好意思跟她开口呢…… 送葬的队伍到了翠微山昌国公墓地。

    通过神道,到了墓穴所在地,早有守墓人打开了墓门,六十四个抬棺人将棺材抬进去,放在昌国公棺材旁边空置的棺床上。

     这回墓门彻底封住,再也无法从外头打开了,老祖宗和昌国公永远合葬在一起。

     老祖宗入土为安之后,家奴们开始烧堆积如山的各色纸扎,张家人和送葬的亲戚们便就地在附近的祭屋里开席! 一共摆了五十几桌的流水席,把祭屋摆的满满当当,如意和鹅姐都是来翠微山伺候亲戚们酒席茶饭的。

     其实以鹅姐如今千户之母的身份,她不用来当差,但是她不放心如意啊,这二十天几乎天天跟着如意,就怕出中间出任何纰漏,宁可自己累一些。

     酒席上,酒肉齐备,觥筹交错,如果不是外头的哀乐,以及赴宴的人们穿着素服,简直跟办喜事差不多。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们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这酒一直吃到下午,亲戚们吃完酒席之后,把白绫布或者白绫帕赠给张家,要主家节哀,就各自散了,各回各家。

     如意等张家家奴又忙着收拾杯碟,清点器皿装箱,一直忙到天黑掌灯。

     翠微山远在郊外,这会子赶回去城门早就关了,所以送灵的张家人和家奴们都留在祭屋里过夜。

     如意和鹅姐住在她小时候住过的屋子,一切都是老样子。

    今天累了一天,许多人倒头就睡了,不过,如意还有一件事要做,她打着灯笼去了祭屋旁边的怀恩观,找观主张道士。

     如意嘴甜,开口就是,“张老神仙,今天辛苦了,带着一群道士从颐园一直走到翠微山,又要念经,又要奏乐。

    ” 张道士笑道:“是如意姑娘啊,想不到当年在我这池塘里摸鱼捞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