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李捕头

关灯
主有留客意,无奈客人太坚决。

     李逵说什么也没脸留下吃韩大虎的席面,他是个要脸的人。

    人真要是放下所有的脸面,或许活的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如此。

     人可以潦倒气势不能倒,李逵挺着后背,拉着死皮赖脸想要留下来的李全,走到了街头拐角处,然后双目死死的盯着对方。

    李全很害怕,他觉得自己犯错了。

    心虚道:“二哥,我是真饿了。

    ” “等会儿带你去用饭。

    ” 李全刚想要笑,李逵就面带阴沉的威胁道:“回去什么都别说,要是让人知道了……以后吃肉不带着你。

    ” 李逵也想说几句涨气势的话,小心你的脑袋,皮痒痒了,之类的话。

    但是这种威胁对李全没用,他就是个傻子,人生最关心的就是他的肚皮。

     对其他的事,概不关心。

     李全见李逵走了,跟了上来,低声问:“二哥,说什么啊?” 他哪里知道李逵让他不要说什么?他觉得李逵好厉害,识破了坏蛋的奸计之后,带着钱离开了。

    至于人参,又苦,吃多了还挠心,谁吃谁傻。

    也对,北宋似乎并没有吃人参食补的习惯。

     李逵弄不明白,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子? 捂着胸口的半包人参,心中发狠道:“既然卖不上价,回去给老娘炖鸡汤喝。

    ”不过随即又面带苦色,炖鸡汤似乎还缺一只老母鸡,但是老母鸡的价格要比人参贵多了。

     可恨! 其实人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不是什么稀罕物。

    在明朝嘉靖时期,人参的价格一斤在一钱银子左右,算起来也不到百文一斤。

    人参之所以成为人们眼中的草药之王,还需要两个代言人。

    一个是天下闻名的名医,李时珍,他就说过,人参可以条理一切的气虚之症。

    而他正是活在嘉靖和万历年间,于是人参的价格从嘉靖的一钱银子多一斤,涨价到了万历的三两白银一斤。

    到崇祯皇帝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了十五两一斤。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野山参论斤卖,还是白菜价。

     但人参的价值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翻了几十倍,这就是李时珍的影响力。

     另外一个代言人就是乾隆。

     明朝以后,上党的人参已经没有了,只能从关外的长白山采集。

    而长白山的人参是内务府直管,私人不允许采参,等于说卖人参的钱是皇帝的小金库。

    乾隆是清朝最能花钱的皇帝,人参能不涨价吗? 尤其是国人有一个习惯,越是贵的东西,国人就要吃,砸锅卖铁也要吃。

     可惜,这些李逵都知不道。

     他只明白了一个事实,他还没有创业,创业的本钱先折了。

     而且还折了个干净。

     这是在李全在汤饼铺里吃了十来碗面条之后的觉悟,结账之后,他兜里就剩几个大子。

    汤饼种类繁多,李逵选的是最能接受的面条。

    味道尚可,他才吃了三碗就饱了。

    主要是心里存着心思,影响了食欲。

     一个吃饱了,满足的打着嗝,一个是面如凝霜,眉头紧蹙,朝着县衙走去。

     由不得李逵不担忧,他从灵智上人处得来的家底,原以为最值钱的就是这包人参了。

    万万没想到,人参竟然不是稀罕物。

     不过有得必有失,李逵只好傻傻安慰自己,心中暗忖:“至少这包人参不会引起官府的注意,真要是几千贯的人参,指不定是灵智上人从哪儿抢来的,说不定会被官府盯上。

    如今倒是没有隐忧……只是自己还是觉得亏得慌。

    ” 做生意恐怕要从长计议了,主要是他现在有钱,但是不敢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