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她是紫微星

关灯
练习3A的过程很困难。

     “你起跳时重心不对。

    ” “摆动腿要快速上摆,起跳腿要快速地蹬冲。

    ” “轴歪了,你看看这都扭成麻花了。

    ” “你再找找感觉。

    ” 老黄每一次出声之前,都有一阵巨大的“嗙”,那是丛澜的身体重重地砸在冰面上的声音。

     每一个上冰的人,先学的不是基础动作,而是如何保护自己摔得安全。

     丛澜揉了揉几乎快要摔麻了的屁股,脸上的表情不算好。

     身体太废了,她想,还要加大体能训练。

     她起身,在完成了两组3A后就没有继续再跳了。

     跳跃对膝盖和脚踝的压力太大,三周跳落下后要承受己身体重三到五倍的冲击,丛澜确实很想赶紧找回自己曾经学会的技术,但她也深知,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地保护自己。

     老黄在一边埋首苦写。

     于谨带着沉思,看着不远处的丛澜。

     她在冰面上静静地滑着,脑子里对自己刚才的一组跳跃进行意象回放,构建一种奇特的第三视角全面解析。

     意象训练,这是体育运动中很多人都会多多少少掌握些的技术,也称作念动法。

     丛澜脑海中回想的是她看到的视频中别人怎么跳3A的,赛场上有360°的拍摄,并不会因为运动员哪个角度不好看而避开,只要寻找的电视台够多,拼在一起的话,就能有足够丰富的拍摄视角。

     与此同时,她尽量回忆自己曾经跳成功时候的确切感受,再与这段失败的跳跃进行对比。

     不过这方面有点难,毕竟大量的成功3A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久到丛澜想忘记又无法忘记,所以这辈子有了新生,她还是选择了花样滑冰。

     在意象构建的过程中,丛澜出神地在冰场上慢悠悠滑着绕圈,一副发呆的模样。

     老黄教她了俩月,也差不多摸熟了这个小徒弟的性格和偏好,此时没有去打扰她,而是继续在自己的那个本子上写写画画。

     于谨讨人嫌地凑近,探头探脑地看:“老师,你怎么不管她了?” 老黄头都没抬:“孩子在反思检查错题,一会儿我再给她纠正就行。

    ” 他斜着睨了眼于谨,道:“你想要她?” 于谨老实点头:“想的。

    ” 太想带她去国家队了! 老黄:“她这会儿还不到12,要等过了六月的生日。

    就算参加青少年组的比赛,也得等明年了。

    ” 于谨惊奇:“她生日在六月?今年12?那岂不是98年出生的?” 老黄得意地笑了起来:“小丛澜的生日可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花样滑冰的国际赛事中,有一些大型比赛对于年龄的卡线是很严格的。

     花滑的比赛分三个年龄组,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赛,遵循的都是一套规则。

    顶多国内赛加上些本国特色,大方向是不变的。

     少儿组Novice、青少组Junior、成年组Senior,区分这三个年龄段的最低年龄,看的是每年的7月1日前选手的生日。

     比如青少组最低参赛年龄是13岁,选手在赛季开始之前到达了这个岁数,才能参加青少年组的国际赛事。

     像是JGP系列、世青赛等。

     要是7月1日出生,哪怕是凌晨,也只能再等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