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关灯
,不用回头面对那些“自己人”的鞭挞和万箭穿心。

     【清高宗弘历】:@于谦,你要小心别让这个王炎午见到文天祥。

     【清高宗弘历】:史书中说,他一路跟随,千方百计要当面见上一次,以催促文天祥速死。

     【汉昭烈帝刘备】:……此诚非人哉! 【魏孝文帝元宏】:中原衣冠礼教之地,焉能饲养出如此之禽兽。

     【西辽感天皇后萧塔不烟】:唉,可见繁华之地人心未必鼎盛,塞尔柱帝国如此蛮荒,却也未闻有王炎午这等奇葩存在。

     【宋哲宗赵煦】:清高宗,你上次说给文山先生写了文章,什么时候发上来给大伙瞧瞧? 【清高宗弘历】:朕写的是祭文,文天祥现在还活着,发上来不太合适吧,那不是成另一个王炎午了(狂汗)。

     【宋哲宗赵煦】:也是哦。

     【宋太祖赵匡胤】:于谦,可速斩这个王炎午,还有他的同党! 【宋太祖赵匡胤】:是我大宋亏欠了文天祥啊。

     【宋太祖赵匡胤】:于谦你一定要保护好他。

     …… 于谦垂着头,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大错事。

     怎么就让先生看见了生祭文呢。

     他死死盯着掌心的纸片,恨不得目光顷刻化为刀剑,将纸搅碎成齑粉。

     假如王炎午此刻站在面前,他定要将此人剥皮抽骨,炼烧成灰。

     他小声唤道:“先生……” 文天祥笑了笑,声音依旧温和平静,一如窗外流波缓缓的江边青树:“廷益有如此文采,理当高兴才是。

    ” 于谦不由有些气恼:“先生,都什么时候了,莫再取笑我了……” 见他这般模样,先生分明是极轻地笑了一下,唇角微弯,漾着一星灯火微茫、惊鸿掠影的浅淡笑意。

     “拿来吧”,他说。

     于谦磨蹭半天不肯给:“还是不要看了,这等狂悖词句,平白污了先生的眼。

    ” 文天祥不说话,只是微笑看他。

     于谦没有办法,只好慢吞吞坐到了先生旁边,把生祭文摊在桌上: “等先生看完,我就把它折成纸蝴蝶飞出去,它根本不配存在在这个美好的人世间……” 他不停地说着话,希望分散一下先生的注意力,让他不要太过关注王炎午那些如同淬了毒的匕首般的刻薄字句。

     于谦看着先生沉静如昔的容色。

     羁押在海上的这些日子,先生清减了许多,仿佛只剩一点伶仃支离的销骨,像是凄惶的斜阳青山尽处,一抹如碎云孤羽般,即将消逝在天尽处的雪鹤。

     他难过极了。

     先生明明这么好,为什么还有人不惮施以最大的恶意,屡屡将他推入深渊呢? 文天祥终于看完了自己的生祭文,目光在“呜呼,丞相可死矣”之处停留了片刻。

     他神色居然很平静,甚至还点评了一句:“写得不错,数千字一气呵成,若行云流水,好功底。

    ” “才不是!” 于谦径直将纸张拿过来,一口气撕得粉碎,“明明就是痴言妄语,一钱不值,毫无可取之处……” 他正要骂出一篇长篇大论出来,一抬头,忽然对上了先生的视线。

     文天祥的眼神,还是那么清亮,笃定,淡然,如同长空一际,洒满皓月流光的碧海。

     就仿佛有人写文生祭自己,这人世间至为荒诞吊诡的一幕,早落在他意料之中。

     于谦一怔:“先生,你是不是已经猜到了这件事……” 文天祥轻轻颔首:“自起兵之日起,我就知道,一旦兵败我便非死不可。

    纵然今日不是他写生祭文,也会有旁人。

    ” 于谦默然。

     他想起来,历史上还真不止一个人写过这种东西。

     有个叫王幼孙的,从前和先生关系相当不错,非但写了一篇《生祭文丞相信国公文》,甚至还在先生面前亲自念了一遍。

     如果要类比一下的话。

     差不多就是他被关在监狱里,王文递给他一张条子,上面写着:“石灰兄,我觉得你活得太久了,速速去死吧,莫要再存活于这世间了。

    ” 于谦:“……” 光是设想一下那个景象,想刀王文的心立刻就有了。

     这仇先记在小本本上,回去之后,定要把王文锤一顿。

     天幕上的王文:??? 然而他又做错了什么呢。

     此刻,于谦推开窗,将碎裂的纸片信手一扬,通通扔了出去。

     “先生——” 他本来想告诉先生,社稷沉沦,家国破碎,并不是你的错。

     这片人间负尽你一片丹心如雪,更不值得你为它殉葬。

     就连天幕上的宋太祖赵匡胤,都让我好好保护你,叫你不要为了王炎午这样的妄人狂徒伤神。

     但此刻,文天祥就这样温柔又无奈地注视着他。

     话到了嘴边,于谦忽然发现…… 先生原来什么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