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宝殿披香(十三)

关灯
门扉挡在外头,刚一踏进堂内,皇帝微笑的脸色陡然黯淡下来,从僧人手里接过香,他凝望着帷幄后眉眼低垂的塑像,嘴里呢喃道:“佛祖慈悲,恕我罪过。

    ”将香插入铜炉,深深地拜下去。

     比起此时的恭谨,皇帝在圜丘祭天时的神态,就显得敷衍了。

     奉过香后,皇帝在堂上稍坐歇息,目光在随侍的众人中一逡,他说:“芒赞在哪里?” “拜见陛下。

    ”芒赞被内侍领进来,叩了首,有些茫然地起身。

     “我前段时间听皇甫佶讲了一些吐蕃的风俗,”皇帝徐徐地开口,很和气。

    芒赞暗自地警惕起来,屏气凝神,听他又说:“黑教的教义,虽然和汉人的儒、僧、道三教都不同,但细究起来,也有些道理。

    ” 芒赞疑惑地应了一声是,见皇帝没有问罪的意思,又补充道:“苯教国土,君臣贤慧,庶民安宁,恩情重,寿命长,行善安乐,胜神护守。

    ” “你听说过龙树大师和德吉桑布的故事?”皇帝没来由地问。

     这故事芒赞已经耳熟能详了,他答道:“曾有术士以幻术作恶,令百姓痛苦迷惑,德吉桑布化身为龙树大师指尖的大粒念珠,杀死了术士,挽救了百姓。

    ” 皇帝对这个显然不感兴趣,他迫不及待地追问:“龙树大师如何教德吉桑布赎杀生之罪呢?术士虽恶,也是一条生灵嘛。

    ” 芒赞道:“在雪域高原,有一具名为‘成就者‘的如意宝尸,如果把它背回来,就可以使德吉桑布增加寿命,消除杀孽。

    但是途中要默念密咒,才能使如意宝尸听从德吉桑布的驱使。

    ” “这个密咒……” 芒赞摇头,“是龙树大师用密音传授给德吉桑布的,世人就不知道了。

    ” 皇帝久久沉吟,很浅淡地一笑,掩饰失望似的,又转而对阿普笃慕道:“我听说,乌爨的毕摩会念一种指路经,也类似于驱鬼之术。

    ” 阿普笃慕正在揣摩皇帝的心思,闻言便接过话来,“是招魂,替鬼魂指点认祖归宗的道路。

    有的毕摩也会驱使亡灵披甲执戟,扬鞭策马,就是戏里说的阴兵。

    ” “毕摩只会指乌爨的路吗?如果京都有迷途的亡灵,能替他们指明阴路,把它们都驱赶出去吗?” “这个臣也说不好。

    ” 皇帝没再深究,“你也信佛吗?对了,你那个兄长,阿苏拉则,他在佛寺里修行,你应该也信佛。

    ” 听到阿苏拉则的名字,阿普笃慕掩饰着诧异,“是,乌爨人信阿搓耶。

    ” “阿搓耶,也就是汉人说的观音菩萨。

    ”皇帝对各种语言的佛经都很精通,他闲适地负起手,在廊下徜徉,务本坊清静,除了国子监,隔壁就是进奏院和水泽禅院,皇帝往墙那头指了指,扭头对阿普笃慕道:“水泽禅院有观音道场,你听不懂汉人的经义,可以去转一转。

    ” “谢陛下。

    ” 皇帝似不经意,又提了起来,“朕想要封阿苏拉则为国师,进京传授佛法,有什么办法能把他召来吗?” 阿普笃慕的心狠狠一沉,攥紧了手心的汗,他笼统地应承了一声,“臣写信问问父亲。

    ” “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做这个天子,和孤鸿寡鹄有什么区别呢?”皇帝的声音低沉轻微到让人简直听不清,他的目光穿过嘈杂的人群,仿佛在望着烟尘般缥缈的往事,“如果阿苏拉则的指路经真的能让亡灵安息,那我晚上也就能安枕了。

    ” 阿普笃慕“哐”的一声把刀掼到地上,他跪在皇帝面前,“陛下是挂念故人,晚上才不能安枕吗?” 皇帝有些飘忽的眼神垂下来,望着他,“不错,朕也有不得不分离的故人……” 阿普笃慕脸上是一种少年人未经世事的纯澈和坚定,“智者知幻即离!陛下精通佛理,怎么参不透?臣小时候养了只老虎,是很要好很要好的玩伴,后来它走丢了,我在山里海里怎么都找不到,我以为自己要伤心一辈子,可后来阿塔又替我捉了只豹子,才不到三个月,我就把老虎忘了个一干二净。

    ”他脸上很疑惑,“陛下无所不有,怎么还要为过去事、过去人而伤心?牵挂你的人,当然希望你天天都高兴,随便就离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