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惊变

关灯
“太原王。

    ” 有一老臣,颤颤巍巍,从官员中走了出来:“太后和伪帝即便论罪,也该同陛下商榷,由宗正寺处置,怎能由太原王一个人说了算。

    如此不合礼法。

    ” 贺兰逢春眉毛一挑,冷峻道:“这位大人姓甚名谁?居何职?” 老臣步履蹒跚,说话声音也十分苍老:“臣封回,官为三品右光禄大夫。

    ” 贺兰逢春好奇道:“你就是那个人称封叔念的封回?渤海封氏?听说你胆子很大嘛,很敢说话。

    不但顶撞过太后,连皇帝也都怕你?” “太原王说错了。

    臣子为君主进言,是臣职,不是顶撞。

    ” 贺兰逢春道:“你这老头,头发胡子都花白了,不多想想怎么替自己备棺材,却来掺和朝廷的事。

    我看你年纪也大了,我赐你告老还乡吧。

    ” “臣尽心王事。

    官位,是陛下所授,没有陛下的旨意,臣怎敢告老还乡。

    方才听太原王所言,似是正直忠臣之语,然行事逾举失常,可见是诈伪之术。

    臣既是朝廷之臣,朝廷的事自当进言,这是臣之本分,何来掺和之说。

    臣请将太后和伪帝交由宗正寺,另行处置,以全国体。

    ” 贺兰逢春面色严肃:“你不怕我杀了你?” 封回道:“臣今年,已经七十有七了,黄土已经堆到了脖子。

    太原王杀不杀臣,又有何差别。

    臣年老了,精力衰竭,本已经不愿做官,是陛下再三写信,以肺腑良言相劝。

    臣感念陛下圣德,才不辞衰老,忝颜应诏。

    太原王既为人臣,当守臣子本分。

    ” 贺兰逢春笑了一声,拿马鞭子指着他:“你这老东西,倚老卖老,想拿陛下来压我。

    我却不吃这套。

    ” “来人。

    ” “把他给我砍了。

    ” “他既说黄土已经堆到脖子,那我就帮把手,替他埋了吧。

    ” “贺兰逢春!你敢!” “这又是谁活的不耐烦了?”贺兰逢春冷眼一瞧,却见是个眉清目秀的小白脸子,长得倒玉树临风。

    跟云郁一个德行。

     “你不是他儿子吧?” 云郁这个德行,贺兰逢春还就是喜欢。

    天潢贵胄,骄矜的也好看,骂他两句,贺兰逢春气怒一阵,一会也想通了,转眼又笑眯眯。

    被皇帝陛下骂,被美人儿骂,那就骂了。

     然旁人这个德行贺兰逢春就不喜欢了。

     “朝廷议事,跟是不是儿子有什么关系。

    ” 这小白脸子发怒的模样,跟云郁简直神像:“太原王如此跋扈。

    不经陛下同意,就敢滥杀大臣。

    太原王这是要学董卓?” 贺兰逢春听到董卓二字,就大不爽,脸一冷:“你叫什么名字?” “王遵业。

    ” “原来是太原王氏的公子。

    世家贵族,名满天下的大文学家。

    我若是没猜错,你旁边那位,就是王延业了?” 贺兰逢春遥指了他旁边那个相貌有几分相似的青年。

     王延业被他一指,也站出来,举起大袖,恭了一恭:“太原王,兄长性子急躁,失礼处还请太原王见谅。

    只是这位封公,是国之重臣,又是三朝元老。

    陛下难得才请回朝中,要任他为丞相的。

    太原王不能杀他。

    ” 贺兰逢春道:“大文学家?你不去写你的诗,却在这里议政。

    ” “为人做事,各有所擅长。

    我听说文人最好不要参与政治,这样有损灵性。

    ” “太原王既然懂文学,那我便请教太原王:‘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瑕给。

    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这句话是哪位先贤说的?” 贺兰逢春懵了一圈:“我哪晓得谁说这话。

    想必不是孟子就是孔子说的。

    ” “太原